后鸟羽在承久之乱中的失败,使得皇权再次受到了重创,虽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院政仍然持续,但只能在幕府主导的框架下延续,过往手眼通天的治天之君就此不复存在。皇权的再度复兴,要等到百余年后后醍醐天皇的“建武中兴”才昙花一现,也不再以治天之君的形式出现了。纵观整个承久之乱,后鸟羽的最关键失误在于没能做...
强烈推荐这个东东~ [承久之乱]给你放这儿啦~ 这个资源你喜欢不,还想了解其他类似的资源不?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著名中世史研究学者坂井孝一的著作《承久之乱:“武者之世”的真正到来》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力图抛开先入之见,还原历史实像,在院政及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历史大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定位,对当时的朝幕关系以及后鸟羽上皇、源实朝等关键历史人物做出全新的解读。应澎湃新闻...
承久之乱发生于日本镰仓时代承久三年(1221),通常认为,这是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朝廷为打倒镰仓幕府而发起的战争。朝廷一方原本形势大好,但镰仓幕府迅速应战,发动大军攻向京都,最终朝廷一方惨败。承久之乱后,朝廷与幕府的实力关系发生了逆转。后鸟羽上皇等三位上皇遭到流放,镰仓幕府确立了对日本全国的控制,日本的权力从...
承久之乱名词解释 承久之乱:是指公元1221年(承久三年)日本发生的一场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将这个事件改称承久之变,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呼为承久之乱或承久合战。©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承久之乱也可以称为御谋反,御谋反是专指天皇不满幕府专权起兵反抗的行为。在镰仓幕府时代,一共有两次大型的御谋反,承久之乱成就了镰仓幕府,元弘之乱则结束了镰仓幕府。在这时天皇被压制到只能采取起兵谋反的方式,可以看出幕府的权力已经极度膨胀。承久之乱的失败发生在镰仓幕府时代的开始,从此之后,天皇完全被...
名词解释:承久之乱搬运工 1,029 本文共279个字,预计阅读需要1分钟。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0 0 天皇与镰仓幕府的武装冲击事件。1219年镰仓三代将军源实朝被杀,实朝无子,将军后继人出现危机。后鸟羽上皇利用这一机会,以幕府拒绝罢免欠缴贡赋的摄津国长江、仓桥两庄园地头为借口,于1221年(承久三年)下令...
承久之乱发生于承久三年(1221年),是镰仓幕府建立以后以后鸟羽院为首的朝廷、西国武士与幕府为首的东国武士之间的一次激烈冲突。时间持续不长,冲突的结果是朝廷与西国武士大败,后鸟羽院被流放,幕府趁机把统治模式推行到西国。在这次冲突中,后鸟羽院与幕府争夺统治权,存在矛盾不说;西国武士的立场就比较有意思。因...
三皇御谋反:日本天皇的第一次大规模造反——“承久之乱”众所周知,日本天皇在幕府时代沦为武士的傀儡。但不是所有幕府时代的天皇都甘于忍受傀儡的地位,有几位天皇就起来反抗幕府。这种天皇起兵反抗幕府的行为有一个可笑又可怜的专有名字——御谋反。日本历史上大规模的御谋反有两场:承久之乱、元弘之乱。这...
承久之乱的历史定位 在“前言”部分中作者曾指出,本书重视两个视角。一是从公家政权院政的成立、展开与武家政权镰仓幕府的成立、展开这样大的历史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定位,二是为方便一般读者理解,比拟现代的社会现象进行论述。关于第二点,通过比拟公司组织、运动项目等,应该基本达成了目标。而关于第一点,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