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学派是四川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医学流派,又名火神派,源于伤寒学派,以仲景学说为宗,融合温补学派的精髓,理论上推崇温扶阳气,临证以擅用姜、桂、附等热药而著称,是由清末四川名医、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创立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医学流派。自郑氏以后,传其学者...
“扶阳派”是“扶阳抑阴学派”的简称,是“温补学派”的分支,但又有区别。“扶阳抑阴”治法是《伤寒论》基本的治病用药思路,但这一治法却是温补学派代表人物张介宾最早提出的(《类经附翼·医易义》),后来经过清代喻嘉言、黄元御等人的补充和发展,逐渐成为...
扶阳学派简史 扶阳学派在诊疗上具有重阳特色的学派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1824~1911)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长使用附子而著称,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郑钦安则由师承自一代大儒刘沅刘止唐,所以后世称刘止唐为“火神之祖”。[1]基本信息中文名 扶阳学派创始人 郑寿全源自 《周易》又称 火神派传...
比如扶阳学派,就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形成的一套在诊疗上具有重阳特色的学派,该学派在治疗属于阴证的疾病领域里代表了目前中医学界最高的水平。如果从中医的标准化来看,扶阳学派无论是从疾病诊断上还是用药上,都不符合既定的标准,但该学派的医家取得的临床疗效是这些标准化的中医理论所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理论是首创...
医学资料-养阳气——扶阳学派.pdf,摘自:《养生一定要简单》 以上说的很多都是在如何给身体增加阳气,也就是温度,这也就是扶阳一派的理论。 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几年前了,我才知道我的祖上名医不少,居然有著名的“曾火 神”,火神就是扶阳的代名词。曾火神的书我至今
扶阳学派的成功引领,促使其他学派积极探索发展方向。众多中医药学派在扶阳学派先导下,努力挖掘自身优势。以扶阳学派作先导,当代中医药学派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扶阳学派的发展经验,给其他 63 个学派带来诸多启示。当代中医药 64 个学派受扶阳学派鼓舞,纷纷活跃起来。扶阳学派先行一步,推动当代中医药学派的整体进步。伴随...
8月26日上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我国当代中医扶阳学派杰出继承人吴生元教授再收弟子。29名年轻的中医师正式向吴生元教授行传统的拜师礼,成为学术继承人。
吴教授继善用仲景之“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等,对外感病、风湿病、脾胃病、老年病等,尤其善用附子治疗疑难危急重症,成为我国当代扶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吴生元发现很多风湿类疾病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生活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免发展成疾病。吴教授认为,要预防风湿疾病,以下5点一定...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提出真阳乃人立命之根生化之源万物活动之根抵认为形体之于人只是一个屋舍躯壳而已而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则依赖于阳气运动蒸腾和气化中医理论认为阴精为物质性的东西为有形主静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 四川火神学派 (又称扶阳学派) ,为晚清四川名医郑钦安所创立,因其善用干姜...
中医学中的重阳与扶阳思想,其源头可追溯至古代经典——《周易》和《黄帝内经》。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这一思想得到了深入阐述。自仲景之后,尽管此思想绵延不绝,但发展过程中,既有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有临床实践的局限,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扶阳学派体系。直到晚清,邛州郑寿全的出现,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