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小助手 桑树之所以被称为扶苏树,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呢! “扶苏”这个词,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是这样描述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里的“扶苏”就是指树木,而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就是桑树。桑树,别名蚕桑、家桑、白桑,它的学名是Morus alba,属于桑科(...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扶苏树的美,让人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 佳期如梦一场 发布时间:2023-05-20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扶苏通常指的是桑树,桑树属于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为15米,胸径可达50厘米,树干为黄褐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而桑树的叶片会从卵形变为广卵形,叶片由下至上逐渐变窄,边缘有粗锯齿。桑树有什么特点?桑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性不好,生长的温度应在25-30℃,它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很好,能耐干旱,不耐水...
经过考证,得知:扶苏=山皂荚树、或绒毛皂荚树。树高可达30米,皂荚花果极似流苏,故名。 秦公子扶苏,应取名于此,表达一种向往高士的心愿。 游龙=蜈蚣草(水蕴草,或类似狐尾藻的水藻),在水流中浮动如龙,故名。 具体破译过程,见:诗经84-1山有扶苏押韵;诗经84-2山有扶苏注释1; 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备注:□ = ...
扶苏出自诗经,有说法认为扶苏指的是小木,也有说法认为指的是桑树,而在现实中并没有叫做“扶苏”的植物。扶苏一词出自诗经中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是:“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在古代的《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有这样一句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里的“扶苏”并非指人名,而是古代对一种小树木的称呼。毛传对此做了注释,指出“扶苏”即“扶胥”,是一种小型的木本植物。马瑞辰进一步解释,“扶”与“辅”在古代汉语中音义相近,长音时称为“扶苏”,短音时则为“...
山有扶苏1,隰2有荷华.不见子都3,乃见狂且4.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山上多有扶苏树,低湿之地有荷花.不见美貌好男人,见个狂夫要离去. 山上多有乔松树,低湿之地有游龙.不见美貌好男人,见个狡猾小男孩. 【注释】1.扶苏:一种小树,或称桑树. 2.隰:(xí习)《书·禹贡》...
扶苏的名字源自上面这首《诗经·郑风》,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有香草佳木之意;同时,“扶苏”亦含有兵车藩盾之意,秦始皇给自己的长子以此命名,能看出对其是寄予着无限期望的。 虽然秦始皇在生前并没有将扶苏立为太子,但依据一般立储的原则,如果没有大的过错,扶苏是极有可能成为秦二世,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就是桑树吧。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
📖 释义:枝叶扶苏这个成语,形容的是树木枝叶繁茂,高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清代的《聊斋志异·种梨》中,原文是这样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这句话描绘了一棵树从萌芽到成长,枝叶繁茂,最终果实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