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和哲学洞见,定能使中国学界在政治学、哲学等领域获益匪浅。重译此著,有助于学人探寻潘恩思想的源流,以促进中西方学术对话,推动比较政治、比较思想史等学科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一部优质译本,犹如一叶扁舟,可带领大众走近这位伟大的思想巨匠,在潘恩智慧的海洋里徜徉,从而开阔视野,启迪心智。
托马斯·潘恩:笔耕不辍的自由之声 Thomas Paine: The Tireless Voice of Liberty 1774年的一天,在寂静的协和广场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位于费城的黄金印刷厂里,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跃然纸上。他的一篇名为《常识》(Common Sense)的小册子,犹如激荡的波涛,点燃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星星之火。协和广场(Concord...
托马斯·潘恩又参加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并且参与了《人权宣言》的起草 结论:《常识》被看作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教科书”,潘恩被称为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笔”。
《常识》- 托马斯 潘恩 我决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人。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决不希望在国家照顾下成为一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因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但我更要成功。 我拒绝用媚行来换取施...
美国作家托马斯•潘恩在1776 年出版了《常识》一书,它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遴选出的“塑造美国的88本书”之一。书中,潘恩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现在是独立的时候了!”《常识》使北美人民顿悟:不自由,宁毋死!这表明当时北美( ) A. 独立战争催生了平等意识 B. 联邦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C. 民众已抛弃精英政治理念 D...
托马斯·潘恩的《常识》(Common Sense)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政治小册子,发表于1776年1月,对美国独立革命...
《常识》是一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作者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托马斯·潘恩。全书仅58页,通过带有宗教色彩的讲述,阐述了君主并非天然正义的常识。常识往往非常简单明了,不论多么愚蠢的人都能轻易理解,比如“烧红的铁不能用手摸”。然而,在某些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却忘记了很多基本的常识。当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时,他们往...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1月10日发表了一部名为《常识》的小册子,这部小册子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常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批判英国政体 👑 君主制的弊端:潘恩认为英国的君主制度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政治体制。君主享有过多特权,而普通民众的权利和保障却被忽视。他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残余...
📖在这五本书中,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特别引人注目。这本书写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虽然不是近年来的新书,但它对于反君主制和世袭制的观点依然值得研读。👑托马斯·潘恩坚决反对君主制和世袭制,他痛恨英国国王和贵族,认为他们剥夺了北美洲的自由,剥削了当地的经济税收。他主张革命反抗,不能妥协退让,为独立战争...
北美民众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北美殖民地争取独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托马斯·潘恩的震撼人心的小册子《常识》中得到抒发和论证。这本小册子在北美大陆的家庭里几乎人手一本,出版后3个月内就销售了12万册,并掀起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常识》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潘恩的论证建立在人们已有的认知之上,同时他又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