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家有正月二十五和二月二打囤的习俗。正月二十五打单囤,二月二打双囤和钱囤,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正月二十五打囤,俗称“填仓节”、“天仓节”、“添仓节”等,“填仓”意思就是填满粮仓,农村老家叫“打囤”,是农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小时候,听农村老家流传着打...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二月二除了剪发、吃炒蝎豆等外,也会有打囤、放鞭炮等习俗。古谚中就有“二月二打好囤,年年粮食盛满囤”的说法。二月二打囤与正月二十五打囤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很多地区正月二十五打单囤,一个大囤;二月二打双囤,大囤里面再打一个小...
打囤时间:通常选择清晨日出前进行,以示对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的迎接和敬畏。囤的形状与数量:囤要画得圆而大,象征粮仓丰满;数量上则根据家庭情况和院落大小而定,但多为单数(正月二十五打单囤),或双数但有大囤套小囤(二月二)。鞭炮与香火:打囤结束后燃放鞭炮和烧香,以示庆贺和祈福。三、打囤的意义与传承 ...
这一天,民间有打囤填仓的习俗,藉以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景县民间,正月二十五俗称“田生日”。一大早,人们在院内用草木灰画一个大圆圈,里面放上五谷,点燃鞭炮,俗称“打囤”。故城民间,一般是在日出前,在屋中或院内,用草木灰画圈,代表囤,里面放上五谷和硬币,并用砖盖住,寓意钱粮满囤。日出后,将囤...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打囤 在我国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日,在南方叫踏青节。叫法不一样,各地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也不一样,其中一个习俗:二月二打囤。打囤,多流行于我国北方河北、山东一带。基本做法差不多。小时候,记得农历二月二一大早,父亲已经在院里用铁锹均匀地把草木灰围成几个圆圈,中间打上叉,象征...
正月二十五,各地称为“填仓节”,我们景县称为“打囤”。每到这天的黎明,农村各家各户怀着对当年五谷丰登、衣食无忧的期盼和憧憬,先把院子打扫干净,再用灶膛灰,撒成一个个大小不等,象征粮囤的圆圈。院中心和大门外,要撒大囤,每个囤还要撒出一架梯子,意思是粮囤又高又大,蹬着梯子才能倒粮食和取粮食。...
“打囤底”的传说 文|马惠彬 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打囤,也叫填仓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所谓“打囤”就是在正月二十五的清晨,端着半簸箕草木灰,在院子里撒画一个圆圈,再在圆圈中撒上个十字,在十字中心放上点粮食粒然后用砖将其压上,等太阳出来后再把砖拿开,让鸡把粮食吃了。最后放一挂鞭炮,中午一家人...
打囤的吉祥语如下:1、填仓节,大仓小仓填满仓,祝福不忘也添上。2、添句吉祥词,添份平安语。3、添颗忘忧草,添只幸运鸟。4、祝你生活安康总富足,身体健康幸福长。5、不管是大仓还是小仓都添上,不管是幸福还是快乐都要送上。6、今天是填仓节,满仓的祝福与思念,满仓的健康与平安,都送去给你...
正月十五是灯节,而正月二十五则是“囤神”的生日。在这一天,民间有打囤填仓的习俗,寓意着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打囤是河北东南部乡间的节日风俗,“打”是制作的意思,“囤”是一种象征存储粮食的圆形图案。在正月二十五的早晨,太阳升起之前,一家之主会早早起床,在院子中央用灶灰划出一个巨大的圆圈,圆圈内再划一个...
春节最后一个民俗正月二十五“打囤”的历史起源与传说 "打囤"是正月里春节最后一项民间活动,这项民俗流行于河北和广东两地最多,亦称打囤或扫囤,河北大多在正月二十五,广东等地一般在正月二十四,而山东也有类似节日是在二月初二这天.正月二十五这天早晨,天不亮用木棍敲打用苇席圈成的盛粮食的容器,象征着粮仓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