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粪者”,源于上世纪西方对专门的揭丑记者的形容。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黄金岁月中的中国调查记者,曾自诩为新时代的“扒粪者”。他们的身上,曾寄托了社会大众的热望:舆论监督的代言人、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更高的职业追求和更强的专业意识、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受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等等。但是,仅...
扒粪者(muckrakers)扒粪者(muckrakers) [弘毅网谈] "扒粪者"(muckrakers)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空前富裕,进入所谓"镀金时代"。但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结构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普遍的腐败,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机。 在此关键时刻...
地上有秽物,就必须用粪耙扒走;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这项公共事务是所有能被施行的事务中最必需的。”一面又大谈不应只盯着阴暗,也要多赞美光明云云。尽管这番言论招致黑幕揭发报道先驱斯林肯.斯蒂芬斯的电话抗议,但“扒粪者”一词就此确立,而且很快变成褒义词,这恐怕是罗斯福始料未及的。
“扒粪者”这一词汇源于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英国作家班扬的名著《天路历程》中,他描绘了一个奇特的角色,此人手持粪耙,目光专注,致力于清除生活中的污垢,甚至对至高的天国王冠毫不动心。班扬的本意是批判那些过于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层面的人。1906年4月,罗斯福巧妙地将这个形象赋予了当时...
扒粪运动的主角是被称为“扒粪者”的一群人,其成员在政治理念上相当多元化,进步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等群体都参与其中。扒粪者们通过撰写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揭露社会中最为黑暗且不为人知的部分,其题材包括政治腐败、工业生产、工人生活、金钱交易、环境破坏等多个方面。在这场运动中,一些著名扒粪者们...
不久,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不满地将这些专门揭丑的记者称之为“扒粪者”(muckrakers),把他们比喻为著名的宗教小说班扬(bunyan)的《天路历程》中的“扒粪者”。这位扒粪者手拿粪耙,目不旁视,只知道朝下看,因此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满目都是地上的秽物。由此,这个称呼便固定下来。虽然官方反对,但“扒粪”仍...
VIP首三月仅9元/月 新用户专享 2013年 12月11月10月09月08月07月06月05月04月03月02月01月 00:00/00:00 自动 倍速 19 0 5.8万 弹 发射 新闻当事人20130126期:那些网络扒粪者 看了还会看
扒粪者”的私交不错,他本人也是一位公认的改革派领袖,但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为了考虑和摆平“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也只得口出贬辞。但他没想到,“扒粪者”一词却在美国社会却成了“一种高贵的尊称”,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人民喜欢并需要他们的社会中有这样的“扒粪者”。实际...
最近股市地雷连出。过去这种曝光往往是传统媒体和严肃媒体来做。现在一些自媒体也加入进来,不知道资本市场是扒粪者多了让人感觉粪变多了,还是因为粪多了以后让扒粪变得更容易了。所以无论是产业周期还是公司问题本身,可能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只有在海水退潮的时候,你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这些问题公司主要有三类,...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将那些专门揭丑的记者称为“扒粪者”,在当时语境下,它的词性是()A.中性词B.同义词C.褒义词D.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