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上亦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换言之,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
君子小人之辨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
善思录:(陆天然/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舞台上,每一个人都如同星辰般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些光芒中,有的人因其卓越的才华而备受瞩目,有的人则因其高尚的品德而被人敬仰。然而,在这两者之间,究竟哪一种更为重要呢?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一古老的智慧结晶,为我们指明了答案的方向。一、...
《资治通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行出众的人,成为君子;有才无德人,只能是小人。有德无才,不过是庸人,有才无德却可能是坏人。中国文化的传统,历来重德。孔子曾经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鲜明地宣示了德行的重要性。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在品评人物的时候,首先也是要看道德品质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重视道德,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司马光看来,道德在某种程度上要重于才能。《淮南子•诠言训》中说:“德不盛,不能成一焉。”意思是说道德不高尚,一个人不能有所成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重视道德,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司马光看来,道德在某种程度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重视道德,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司马光看来,道德在某种程度
一句古文一句古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大意: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关于小人——“世间有人谤我,...
综上所述,“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一古训不仅深刻揭示了品德与才华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辩证规律,而且为我们指明了立身处世的根本法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牢记这一法则,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拓展才华,努力成为一名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品德的优秀公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
而我们今天的标题“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就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我们在夸一个人的时候会用到“德才兼备”这个词。 我们先说德,德是指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在不同的行业,对它的定义亦不同,在某个行业里,通常会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