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还是儒雅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手执鹅毛扇,运筹帷幄;纪晓岚摇扇吟诗作对,口吐莲花。扇子原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工具,到了秋天就没什么用了。因此,古诗里常用秋扇来比喻弃妇。汉代宫廷女诗人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时,写下了《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所以辛弃疾笔下的“团扇”既可以说借助于“扇”的最原始的意象(扇到秋季被搁置,以扇比己),也可以说借助于班婕好的团扇典故(曾被爱重终被疏远,以受冷落殡妃比己),于是它本身借助于这两层意象又超越了这两层意象,成为怀才不遇者自伤自叹的情感寄托。扇—被弃女子—不遇之勇士,意象层层加深,不遇之情是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白诗歌中扇意象的表现。 1、扇与东方文化 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风雅之物,多与东方文化相关。在李白的诗中,扇通常象征着东方的风雅文化。例如李白的《赠李逍遥》中就写到:“莫言画角多豪放,堪奏樗蒲最适情。但看稚子爱吹笛,莫怨娇娆扇坐迟。” 2、扇与爱情 扇在李白的诗中也常常作为...
此外还得缝制精巧的扇套、扇囊保护扇子,过端午节的时候元春会把上等宫扇赏赐给贾府的公子小姐。 当然曹公并不是仅仅将扇子作为工具来简单描写,它被赋予了许多额外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扇子刻画出上流社会的生活情趣,而且借由扇子能引发出一些故事与矛盾,很多人物的形象也因此变得更加立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可见,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团扇意象正如晋代陆机诗云:“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于是,我们也就能理解《桃花扇》中作为风流名士的侯方域为何要执宫扇并题诗赠于香君了。《桃花扇》中有这样的诗句:“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正芬芳桃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怕遇着狂风吹荡,须紧紧袖中...
唐代扇子意象之文化内涵阐释 孙振涛 (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摘 要: 扇子与唐人生活息息相关。 扇子在唐人那里, 既是动摇风生、 消暑致凉的物件,又是歌女献艺、 轻歌妙舞的道具。 唐人在扇面上题诗绘画, 使得轻罗纨扇变成唐人挥洒才情的载体。 此外, 唐人婚娶之时, 新娘以扇掩面、 新郎诵诗却之。
扇在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件日常用品,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了诗歌中重要的意象之一。 扇在李白诗歌中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在《赠汪伦》中,李白写道:“轻负青云扇,浮游万里间”,扇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远行和超然,扇的轻盈、飘逸和自由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化身。在李白的诗歌中,扇还...
扇文化由来已久,而宋词中的“扇”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味。做为一种精美的日常用品,女子与扇有不解之缘,主要用做装饰,也常被女子作为寄托自己情感和愁思的宠物,“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而男子也从扇子引发出许多情感,如以“团扇”比不遇之士、以“羽扇”寄人生理想、还由扇子引发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
到了宋代,"扇"意象成为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无论通过"扇"为女性代言,还是借女性"团扇"之悲写不遇之情,还是直言"扇"写词人自己的惜别、怀旧或是寄寓之情,总笼罩着一层颇为感伤的情感色彩。这与"扇"意象本身的文化积淀及宋词总体的情感基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扇"意象在宋词中得到更深更远的发展,充满永恒的艺术...
团扇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女子的形象紧密相连。例如,在汉代的《院歌行》和杜牧的《七夕》诗中,团扇都是女子形象的象征。然而,在陶渊明的《闲情赋》中,陶渊明却将自己比作一把扇子,表达了对一位美人的相思之情。“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凌,顾筋袖以绵渺。”这句话体现了陶渊明的创新和担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