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距今4000多年的扁陶壶上写着一个醒目的朱书汉字“文”,与当代汉字“文”相比,无论字形还是结构都完全一致,这不仅表明中国文字的一脉相承,更体现了中华文明不曾中断、连续发展的特征。一个4000多年前的“文”字 1982年,当考古队员在山西襄汾陶寺陆续发掘出规模空前的城址、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
【朱书文字陶扁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今天,让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访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文物,感受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下面我们欣赏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公元前2300年...
朱书文字陶扁壶 网上经常见到的就是上图这个角度 看到真品才知道 原来这件国宝破成这样啊 多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完整件 残破成这样的一件陶器 为何能成为镇馆之宝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来历与年代 才好判断它的价值 它来自于大约4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 那个年代大概就是尧舜的年代 陶寺遗址 位于山西南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今天,让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访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文物,感受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本期我们欣赏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出土的朱书文字陶扁壶。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举报阳泉...
至今,中华大地上还流传着“朱砂点主”和“摔老盆”的习俗,这些习俗与陶寺这件扁壶所代表的仪式非常相似。如果这两个字是“文命”或“文令”,那可能是禹去世后进行的用朱砂写字和摔罐的仪式。朱书表明他的神位和功德,摔罐则表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遗产”。这进一步印证了传说中“家天下”时代的开启。
器表饰细条竖蓝纹,双鋬面各有凹槽两道。朱书文字位于扁壶鼓两面,有笔锋,似为毛笔类工具所书。扁壶残片的周围涂有红色,残片上朱书两个字,其中一个字符为“文”字,学界较认可其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一脉相承;另一个字符则被释读为“尧”字,构型由“土”与“人”构成。
在扁壶的正面鼓腹部,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用朱砂书写的字符,它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与当代汉字“文”相比,无论字形还是结构都完全一致。这表明中国文字的一脉相承,更体现了中华文明不曾中断、连续发展的特征。朱书扁壶的发现对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1. 证明土陶文字是汉字源头:朱书文字的...
至于为什么朱书写于极其普通的扁壶陶器上,发掘者认为可能是一位尧的后人,陶寺晚期时陷入赤贫,在扁壶上起草了一份纪念祖先功绩的脚本,然后扔进了垃圾坑。 很可能在陶寺时期,已经出现了少量政治生活需要的文字,但远没有达到甲骨文的成熟地步。 7、彩绘龙盘
《晋》:陶寺扁壶朱书文字辨识:晋介 ——兼论陶寺遗址为西王母国所在地 一.《晋》卦前传 1.从陶寺遗址说起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的史前遗址。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至1984年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6000余平方米,发掘1300余座墓葬,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