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词语房谋杜断 拼音fáng móu dù duàn 注音ㄈㄤˊㄇㄡˊㄉㄨˋㄉㄨㄢˋ 繁体房謀杜斷 词性成语 褒贬中性 构词联合式 基本词义 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详细解释 房谋杜断[ fáng móu dù duàn ]
房谋杜断,拼音是fángmóudùduàn,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谋杜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补语。成语出处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
房谋杜断,汉语成语,拼音是fáng móu dù duàn,意思是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补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示例 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 柳亚子《寄毛主席延安》:“~劳...
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 拼 ⾳ fáng móu dù duàn简拼fmdd 近 义 词 天作之合反义词 感 情 ⾊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 语 解 释 房:唐朝宰相房⽞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同⼼济谋,传为佳话。⽐喻能⼈合作,天作之合成 语出处《旧唐书·房⽞龄杜如晦传论...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比之于汉朝的“萧、曹” (萧何和曹参)。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
“房谋杜断”指房玄龄善于谋略策划,杜如晦长于决断事务,两人各展所长、互补协作,共同辅佐唐太宗开创盛世。这一成语既是对唐代两位名臣合作模式的总结,也被引申为团队协作中“优势互补”的典范。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房玄龄与杜如晦同为宰相。房玄龄心思...
房玄龄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却是点子最多的一个。每当李世民遇到难题,房玄龄都能拿出多种方案供其裁夺。而当李世民犹豫不决时,杜如晦又总是能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让他拍板。房杜两人优势互补、同心协力为贞观之治及唐朝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人们就以“房谋杜断”来称誉...
房谋杜断是什么意思 【拼音】:fáng móu dù duàn 【解释】:房、杜:指唐太宗时,两个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和杜如晦共同辅佐太宗掌管朝政,房玄龄多谋略,杜如晦善决断,故有“房谋杜断”之称。现多用以赞美人有计策,善决断。 【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
杜断 : 1.谓善于对事情作出妥当的决断。 房谋杜断是什么意思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国语辞典 语本《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