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开始,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名称含义 有两种含义: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原本,马克思本人曾声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仅适用于西欧,不适用其他国家文明社会,但其后...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
春秋时期我是我国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鲁国史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中国用铁始于商代。大概到西周末年,铁器多起来。大约在春秋初期,已有铁农具。《...
战国时期 主要人物:商鞅 原因:政治上由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兴起;思想文化上表现为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局面,这不仅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还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
[详解](1)根据题干“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即可,东南西北四个方框依次为齐楚秦燕,中间三个方框从上到下依次为赵魏韩。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群雄争夺的分裂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诸侯国减少,呈现出统一趋势。 (...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铁犁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周朝金器(16张) 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