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
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又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因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而得名。在这风云变幻的 250 多年间,诸侯纷争不断,战火连天,各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持续的变革与冲突,不仅塑造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
这篇文章就一口气带你了解战国发展史,主要从战国七雄的故事展开。公元前476年,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期。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有人说是从公元前40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开始。我们来先看看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要有谁,现状如何?春秋时期诸侯早已经互相争霸,因此导致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而最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三晋、齐、燕各有带甲之士数十万人,秦、楚两国各有“奋击百万”。在作战时更是大量出动,秦、赵长平一役,赵出兵四十多万人秦为了灭楚,动员兵力达六十万人之多。春秋时的大战,有时数日即告结束,战国时则短...
日本战国时代(戦国時代/せんごくじだい、1467年—1600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
朝代:东周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6 年~公元前221 年) 另一说战国时期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 简介 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前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