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书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法文版为《1587,Le Declin de La Dynastie desMing》。此外,尚有德文版、日文版及中文繁体字版,均筹备已久,都可望于今年夏秋间成书。 此书初稿完成于1976年夏季,仍在“四人帮”执政时代,当然不能...
1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一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况且提到这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在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展开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初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及中国历史家效尤。--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黄仁宇提出了“历史上长期合理性”、“数字上管理”等概念,即强调技术,以实证主义方式从技术角度谈论历史,避免产生基于意识形态的争执。这种观念被称为大历史观。大历史观与英美所常用的微观剖析历史的方法不同,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书名:万历十五年(精装版) 作者名:黄仁宇 本章字数:10671字 更新时间:2022-06-15 10:14:54首页 书籍详情 目录 听书 加入书架 字号 背景 手机阅读举报 后续精彩内容,请登录阅读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登录订阅本章 >...
所属专辑:万历十五年 | 黄仁宇 著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29.90 喜点 喜欢下载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听友84105210 听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自己的论点太多,论据太少,有没有只是介绍相关历史,作者个人观点没有那么多的书啊 1小时前回复2 九月的风真飒 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提倡和学习 7天前回...
黄仁宇先生在书中对明朝此时的衰败的分析,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黄仁宇先生首先分析了明朝政治中的主体力量——文官集团。明朝是文官集团高度发达的朝代,从太祖在任时到万历十五年,文官数量从2000多上升到两万多。到了明朝中后期,其实文官集团才算国家真正的主人,而皇帝只是执行他们命令的工具而...
在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中,历史人物很难用“忠奸贤佞”去简单定义,每个人的行为都被个体欲望和时代需要所推动,又被限定在特定地理自然因素孵化出的文化观念中,看似“我行我素”实则毫无办法。历史就在这错综繁杂的因缘纠缠中滚滚流逝,处处是矛盾,充满辩证逻辑。每次拜读历史视角的宏大叙事后,震撼之余虚无感也时常随...
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中华民国国军,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文章节选自《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2015-8)。
批注:从“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可知,“法律”在黄仁宇先生笔下是“技术”的下位概念。而把“法律”当成一种技术,也和工业社会的“技术”有区别,这点要注意。我个人觉得对“法律”的强调,实际上是对组织原则的变革吧。 一些启发 个人的经历 首先要解释明白的则是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
从大历史观的《万历十五年》我们都读到了什么?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以明万历十五年一个本极其普通的年份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揭露了其腐败,敷衍,社风奢靡等埋葬大明王朝灭亡的种种导火线,也让“大历史观”从此进入了大众学者的视野。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