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经济就是‘1’”,将坚持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深刻围绕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6大经济形态和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7大应用场景,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为核心的高技...
落实围绕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主要承载地作用,依托青羊优越的文化资源禀赋,聚焦影视娱乐、文博艺术、音乐演艺、文博旅游产业,以数字文创为引领,围绕链主企业不断强链补链固链,打造文商旅体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持续建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讲好青羊故事。
推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分层分类搭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5万家,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9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 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共建创新...
要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主动开放规划对接、交通互联、市场共享端口,努力探索“总部+基地”“设计+转化”等区域利益分享模式,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要推动五大片区协同化发展,支持各市(州)利用成都资源放大自身竞争力,推动产业布局...
“城市就像人一样会生长,要去承接新增的产业和人口,就要有一座东部新城来承载。”张瑛表示,东部新城的规划建设还借了国家战略和“一干多支”的东风。随着成渝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由成渝的相向发展来带动周边城市的共同提升,比如成渝之间未来的、高速新制式的轨道交通,将会加强成渝互动,给东部新城带来机遇。同时龙泉山以东...
一、统筹产业布局规划 (一)坚持“全域成都”理念。统筹工业发展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区域、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集中发展点的产业定位,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形成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梯度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以总部经济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
据悉,成都聚焦“三个做优做强”,以产业集群培育建设为重点,强化一三圈层结对联动、优势互补、双向赋能,在郊区新城规划打造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既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又增强郊区新城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促进市域空间高质量均衡协调发展。 “我们正加快探索一条‘中心带郊区、先发联后发、圈层变一体’的超大城市转型发...
“生物城秉承专业化园区规划理念,聚焦放射性药物、核医疗装备、核特色医疗3大重点产业,拟规划建设天府核医疗特色产业园,着力构建先进完备的核医疗健康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核药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贡献生物城力量。”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3大产业园区。 二是抢抓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狠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以“三医融合+”为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国家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战略方向,属于我省六大优势产业领域,具有产业发展所需先进制造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面具备较好基础和良好前景。 (二)具有集聚集约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有相对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核心区域土地利用集约、亩均效益较高,聚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