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是将自己的见识都束缚在自我的成与亏的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在无限高远的世界中,你失去的更多。因此,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事实上,庄子的齐物论,是想让我们打开闭塞的心灵,让心灵融合于万物,与无穷无尽的“道”一起自由翱翔。庄子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最高方式是“以明”,是用一种圆通无...
对于向秀本篇数有三种的问题,王叔岷的解释是:“考释文叙录载崔譔《庄子注》二十七篇,向秀注二十六篇(一作二十七篇,一作二十八篇,盖兼其未竟之《秋水》《至乐》二篇而言。《世说·文学篇》,《晋书·郭象传》,并言向注《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卒。)”(《庄学管窥·庄...
”——出自《庄子》,运斤成风。翻译:庄子送葬的时候经过惠子的墓地,回头跟跟随者说:“在郢地的一个人鼻尖上涂抹了白垩泥,就想蚊蝇的翅膀那么小点,他让匠石用斧子砍掉这一点白垩泥。匠石漫不经心的舞动着斧子进行砍,鼻子上的泥掉了但是却没有伤到,郢地那个人就站在那跟没事人是的。宋元君知道这件...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就可能一辈子只在生存层面徘徊、挣扎,终老一生。庄子看似在讲物质生命长短,实则在讲精神生命永恒。第三句 《庄子》曰: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
《庄子·齐物论》【原文】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
正如庄子所言,一旦你能够领悟并践行这两条天规,那么离成大事也就不远了。一、知天所为,明道所趋 庄子在《大宗师》中深刻指出:“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这意味着,一个真正的智者,必须能够洞察天道的运行规律,明白人道的发展趋势。天道与人道,往往背道而驰,真正的智慧,就在于能够颠倒看世间...
庄子还将真人称为圣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作为与一般人不同的人,圣人是一个伟大的人。但圣人的关键之处在于,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天出发。他体悟到了自然的道理,并实践如此的道理...
庄子是楚庄王的后裔。虽然是王室成员,但是空挂一个虚名,再尊贵,也会饿肚子。战国群雄逐鹿,早上是王室成员,下午沦为阶下囚者。孔子也是贵族,结果受到庶人的待遇,去参加贵族活动,被阳虎给挡在了门外。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大乱世,战争、饥荒、死亡、瘟疫、暴政……等等灾祸横行,各诸侯国为了兼并对方互相...
《庄子》全卷使用小楷书写,共1.7万字,没有一丝懈怠和错误。它的笔势弹性舒展、干脆果断,结构宽博明朗、端庄清润,字字尽善尽美。尽管是小字,但没有“欧楷”那样的紧结之态,而是在法度中展现出自如洒脱的美感。这种技术可谓达到了小楷的最高水准。经常临摹《庄子》可以提高用笔水平,加深精准度和稳健度,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