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主要是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的,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演出的依据。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剧本主要分为文学剧本与摄影剧本。文学剧本是比较突出文学性的剧本,摄影感偏低,包含话剧剧本(或称戏剧剧本)、小说剧本(或称剧小说)、...
分镜头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
所属专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集 音频列表 1 十七年戏剧~《茶馆》 1559 2020-09 2 十七年戏剧~“第四种剧本” 1399 2020-09 3 十七年散文~杨朔模式 1392 2020-09 4 主流之外~《燕山夜话》 1330 2020-09 5 十七年小说~“三红一创” 1375 ...
第六章 五六十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 老舍、田汉、郭沫若等人的历史剧 一、《茶馆》 《方珍珠》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剧本,塑造了方珍珠、破风筝两代鼓书艺人形象。 《龙须沟》,反映北京普通市民解放前后生活变化。 《茶馆》,北京城里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失势旗人常四爷,以清末1898年初秋、军阀...
《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写了20世纪30...
今天我们带来的分享,将把这一时期的中国话剧拆解为四大考点,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名词解释知识点,也能对这一时期的话剧概况有所了解:1. 建国初期的戏剧政策发展和变化2. 斯氏体系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戏剧界掀起了学习斯坦尼体系的热潮。不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文集被出版,而且中国剧协还专门邀请了列斯里、古里...
元杂剧是一种包含有“唱”、“念”、“做”的戏剧样式,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元杂剧也经历了自盛而衰的过程,大体同这个过程相当,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可以分为...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⑵语言丰富深刻的精炼美 戏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语言必须精炼。戏剧语言的精炼美表现在台词表达内容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在《雷雨》中几乎没有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