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华兼采: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的文化交流 纵观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可谓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从未被哪种外来音乐湮没过。世界在向前发展,中外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客观事实,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这种交流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接触中,以越来越深入和直接的方式进行着。...
“变夷从夏”与“戎华兼采”——礼乐制度视阈下的北魏宫廷音乐研究 闫 铮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9)摘 要:礼乐制度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崩坏,但作为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其历史影响却极为深远。秦汉以降,礼 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国家礼乐思想,成为王朝的共识。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由北方边陲而...
戎华兼采: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的文化交流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其中音乐就和诗歌一样能够抒发人们的情感,利用旋律的变化来引起人们对隐藏在音乐中的情感共鸣。 而我国的音乐至今也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并且我们的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常...
历史上在五胡乱华的那段时期里,我国的西北地区就以凉州作为经济政治中心,先后的出现了五凉的政权。而当时的古凉州处于河西走廊,也正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才让这些政权既能承袭汉魏时期的音乐基础,又能拥有后期引进而来的龟兹国音乐体系。 于是五凉就又对这两种音乐的风格进行了进一步的融合与发...
本文通过对北魏平城时代文物遗迹中的乐舞图像内容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北魏平城时代乐舞文化的主体以来自北方各少数民族以及中亚一带的胡风乐舞为突出表现,这些聚集在平城地区的庞杂的乐舞文化支系,经过异源合流的整合,“改梵为鲜卑”、“改胡为鲜卑”,最终形成以《真人代歌》为代表的戎华兼采、鲜卑当歌的乐舞文化艺术....
【至永熙中,录尚书长孙承业,共臣先人太堂卿莹等,斟酌缮修,戎华兼采,至于钟律,焕然大备。自古相袭,损益可知,今之创制,请以为准】 甚至发明神论说明北周集体信仰拜火教,排斥儒教的神论。 是北周有官方诏书推崇拜火教了?还是北周不少高官出资给拜火教修建宗教场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