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学制颁定后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多次局部的增改和调整,也留下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烙印,如为了扫除“训政”和建国的障碍,使占80%以上不识字的儿童与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
百度试题 题目戊辰学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1922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的《整理中华民国学校 系统案》,即称“戊辰学制”。这一学制留下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烙印,也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戊辰学制名词解释 1. 戊辰学制呀,就好比是教育领域的一张地图!比如说,我们上学要学哪些科目,怎么个顺序学,这都是戊辰学制规定好的呢!就像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地图你就会迷路,而戊辰学制就是那张引导教育方向的地图呀! 2. 戊辰学制是个啥?简单说,它是一套教育的规则手册!想象一下,一场比赛得有规则才...
📚 壬戌学制与戊辰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两个重要的学制体系,它们分别在1922年和1928年颁布,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壬戌学制(1922年): 也称为“六三三学制”,是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倡导下产生的,效仿了美国学制。 其七项原则包括: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
3️⃣ 学制影响:戊辰学制的颁行,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旧有教育制度的束缚,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学制还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三、戊辰学制颁行的意义 戊辰学制的颁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标志着中国教育从传统的封建教育...
解析 D 本题考查的是戊辰学制。与1922年学制大同小异,如各级学校的年限也没有改变。自1928年到1937年,戊辰学制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政府的教育政策倾向职业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教育史第十章中的教育制度改革之戊辰学制。 “戊辰学制”有七项原则:根据本国实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学科标准;谋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1922年“新学制”有七项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
而在系统部分,其基本框架与1922年的“新学制”保持一致。“戊辰学制”的突出特点包括:首先,它致力于让占人口80%以上的不识字儿童和成年人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特别强调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为了提升民族文化的水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被确定为整理和充实内容,以追求质量上的提升,而非...
🎉 想要轻松记住1922学制和戊辰学制的七项标准吗?这里有一些有趣的口诀帮助你!1️⃣ 1922学制: 🎬 辛普森的平静生活(辛普森是美国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的主角): 辛(性):发展个性 普(普):普及教育 森(神):保持灵活性 进(进):适应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