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戈”也可能是晋国晚期受了南方国家影响后的作品,但也可能根本不是晋国之器,“王子于戈”其中“之”字与“臭季子之子剣”(见燕京学报16期容庚《乌书考》)的"字写法完全一致,与“用”字乌形在下用字在上,乌喙与用字中笔末尾衔接的情况也完全一致,“王”字的格局与“季”的格局亦相同。特别是“王子...
1978 年,宝鸡出土了一件意义非凡的文物 ——“廿六年戈”。这件兵器上面的铭文就像一部无声的史书,为我们讲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故事。“廿六年” 指的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 221 年,这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廿六年戈” 的铭文开篇便记载 “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 ,点明了这...
赵国兵器铭文笔画多平直而纤细,此铭特征亦与赵器判然有别。此外,此戈铭文为铸铭,在战国时代以齐、三晋最为常见,而齐戈尤多。综合其铭文格式、铸刻方式来看,此戈之国别定为齐亦最有可能。 上引李文已指出此器器形、铭文格式同于山东齐国所出,这是很敏锐的观点。此戈形制见于战国中晚期齐戈、戟,可与诸齐器...
1982年,一批废铜烂铁在天津被拣选处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件残损的秦国铜戈。这并非是第一次发现刻有铭文的秦国兵器,但这件铜戈的铭文却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兴趣。铭文记载了这把兵器的制作背后的人员,以及它的年代。十七字的铭文中,关键词“十七年”引发了我们对秦国历史的深度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十七年...
首页藏品青铜铭文戈 年代: 西汉尺寸: 通长18.20厘米 通宽9.20厘米 厚1.00厘米 青铜质。长援,三角形锋,棱脊明显,长胡。直内有一穿,阑有三长条形穿。内上阴刻隶书铭文“建元三年造”,援后近阑处阴刻篆文“高将军”。
辽阳博物馆正在展出一件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戈,戈的正反两面共铸有20字铭文。自1985年这件青铜戈出土以来,考古学家对其铭文进行反复多次辨识,目前已经确认18字。铭文不仅详细记录了戈的铸造年代,还为人们留下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组织严密的兵器制造管理系统,帮助人们进一步破解秦国军事强大、迅速崛起的密码。青铜戈由秦国...
马陵之战地点之谜,春秋铜戈铭文揭示:马陵应在山东郯城 世人皆知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孙膑以智谋战胜庞涓,一战定乾坤。然而,这场改变战国格局的重要战役,其具体地点却一直是个谜。有人说在河北邯郸,有人说在山东鄄城,还有人说在山东郯城。三种说法,哪一种才是真相?近年来,一件意外出土的...
通过这些铭文,咱们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政治体制,甚至连一些当时的大人物的名字都能从中看出来。你要知道,很多古代的历史,文献都没有流传下来,而这些铭文就像是从历史长河里捞出来的一颗珍珠,闪闪发亮。 这个错金鸟书戈铭文的出土,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去窥视几千年前的世界。按照研究人员的...
此簋底部铸有“戈”字铭文,这一细节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商代的青铜器上,铭文往往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它们或记录器物的制造者,或表达某种宗教信仰,亦或是彰显某种政治权力。而青铜簋内底部的“戈”字铭文,揭示了其背后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商代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戈”字铭文的历史价值 “戈”...
战国早期,错金银龙纹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人瞩目。此戈内部精雕细琢,呈现出一个大方形镂空,并设有三个穿孔。金丝巧妙地嵌入其中,错落有致地装饰着五个鸟虫篆铭文,彰显出精湛的工艺。◉ 错金银龙纹凤纹 关于戈上的纹样,上海博物馆标为龙纹,但细观之下,更似凤纹,寓意着威严与吉祥。◉ 工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