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自己,连同很多其他的心理动力学家,都倾向于认为攻击性是一种总体的、直觉性的、像蒸汽炉一样的力量。攻击性被认为是生命中少数几个主要的原动力之一。它无所不在、急切而紧迫,也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弗洛伊德写道: 人们很快发现自己很难不去满足体内的攻击倾向……只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作攻击的对象,就有可...
一年后,他返回哈佛,继续他的学术旅程,并在1922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遇见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转折点 奥尔波特在22岁时的一次会面,对他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前往维也纳,与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进行了一次对话。这次交流让奥尔波特意识到,尽管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在当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他需要寻找一种更...
奥尔波特基于对弗洛伊德主义(Freudism)过分强调人的潜意识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心理学中的实验化倾向(Experimentalization tendency),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 奥尔波特认为,一个个体和另一个体,以一组普遍的特质(Trait)相互比较,是无法获得个体间的独特性,而且无法专注于特殊的个体特质的模式或轮...
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我们认为侵略是一种能力,而非本能。它主要是一种反应性行为。对一些人而言,它与某个特定的客观刺激有关,而并非是人格的深层特质。正常的反应性侵略行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特征,贝格勒将其归纳如下: (1)仅用于自卫或捍卫他人; (2)针对一个真正的敌人——即挫败感的真正来源; ...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则认为,“替罪羊”是人们试图压抑“弑父情结”所致,更深层次的是性压抑和“死本能”在发挥作用。无论是出于哪种心理动因,悲催的“替罪羊”们由于缺乏足够的防御能力,或者被日益边缘化,或者成为仇视、侵略的对象。 在现代社会中,“替罪羊”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在社交媒体上,一桩案件公布之后,人们...
正是在这儿,他与S.弗洛伊德有一次短暂的会面。这次会面使他了解到弗洛伊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这一点不仅对他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得他在整个的学术生涯中,都对精神分析表示反感。奥尔波特回到哈佛大学后,于1921年和1922年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那时他...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戈登·威拉德·奥尔波特,1897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因其对人格心理学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和现代个性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39年荣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更是因其科学成就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奥尔波特对弗洛伊德主义过分强调潜意识持有质疑态度,并且...
而仇恨偏见是基于错误预判与敌意加强后的二次发展,其所反映的事实背后通常是积极正面的价值体系系。西弗洛伊德曾就此这样表述:“在对陌生人不加掩饰的厌恶与反感之中,我们意识到,这其实是对自己的爱的表达,是一种自恋。”可以说,是爱的偏见(偏爱)引来了仇恨的偏见(歧视)。
有趣的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本人出于他的犹太人身份,客观的心态,以及作为自由的先驱者,这样写道:“即使我是一名犹太人,我并没有让偏见像阻碍他人那样,影响到我发挥自己的思辨;但作为犹太人,我时刻准备着放弃与‘主流群体的紧密联结’,并与之对抗。” 弗洛伊德所表达的逻辑中涵盖了证据。大部分大规模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