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戈公振这样把报刊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为中国新闻事业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3 1927年戈公振访问英国时的居留证 1928年戈公振参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社 1927年初,戈公振从《时报》辞职,拿出多年的积蓄第一次自费...
不胜悲痛的邹韬奋写下《悼戈公振先生》一文,回顾了戈公振弥留之际这一与他谈话的情景。 临世之前,戈公振拉着好友邹韬奋的手断断续续的说道:“在俄国有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回来,但是国事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我是中国人”,短短五个字,是戈...
戈公振(1890—1935),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者。他1890年出生于江苏东台,曾在上海《时报》和《申报》前后工作近20年。从1933年3月起,他到苏联采访、考察两年多,撰写了一批报道,向国内介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写了《中国报学史》等专著,对革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
戈公振(1890-1935),男,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东台镇人,是我国30年代初期的著名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史研究者。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过家塾和私塾。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学于县高等小学堂,毕业考试名列第一。民国2年(1913)年考取南通师范,因经济困难未能入学。是年冬,在上海有正...
戈公振 《时报》 《图画时报》 1935年,戈公振在维也纳香布伦宫。 在中国新闻史上,戈公振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还是我国最早的报史专家,所写《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专著,开创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先河。提到他,很多人都会感慨他的命运多舛,也敬佩他的赤诚—...
戈公振(1890-1935) 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家。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 他1912年从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进《东台日报》任图画编辑;1914年起在上海《时报》工作,历时15年,从校对到总编辑,主持报纸改革,创《图画时报》,并到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 1927...
由东台市人民政府、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剧《戈公振》。是第10部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也是第一部为我国新闻记者立传的电视剧。 本剧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93年度)短篇剧二等奖。 戈公振的演职员 ··· ( 全部6 ) 李忠信 导演 侯天来 演员 陶慧敏 演员 陈...
10月20日,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新书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举办。 罗昕 图 意外发现的“报业遗珠”今年三月,为了准备一篇《戈公振戈宝权与徐家汇藏书楼的因缘》,戈公振后人孙戈去上海图书馆查阅戈公振遗留的文献资料。当他和上海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发现《世界报业考察记》的完整手稿时,惊呼:...
最新更新 :1927-1928年戈公振自费出国考察,这次考察活动行程数万公里,途径欧、亚、北美三大洲。通过此次考察活动,戈公振搜集大量新闻史资,实地感受了世界新闻发展的潮流并对中外报业进行了深入思考。回国后,戈氏曾将考察期间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