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慈禧太后:晚清时期的实际统治者,虽然她的一些政策备受争议,但她的政治手腕和改革精神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等改革措施。3.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在汉朝建立之初就显现出智慧和远见。吕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不小,直接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包括对功臣的处理,帮助刘邦巩固了新生的汉朝。4. ...
它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民族资本近代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于教育、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集结,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强大,他们不仅控制着完整、严密的国家机器,而且还有传统的封建思想作为精...
更让人心痛的是,基辅这样的民族发源地也被割让,就像中国失去了陕西一样。这些巨大损失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俄罗斯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全面倒退,国际影响力也一落千丈。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都很少见。即使是汪精卫、慈禧太后、完颜构、石敬瑭这些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造成的损失也比 发布于 20...
材料一 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
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及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体现了“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 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
(4)由材料三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是中国海军整体实力不如日本;由材料四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清政府腐败无能。(5)由“7月中旬,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列强求和,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