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阁是进荐福寺南门后的第一个建筑,二层重檐建筑,在墙上爬满爬墙虎,满眼碧绿,非常漂亮,慈氏是弥勒的意思,这里最早供奉着弥勒佛。 周游列国 旅行家 5分 超棒 慈氏阁建于明代,重檐歇山式楼台,两侧置砖梯。上建殿宇面阔3间,进深2间,檐之间悬明代“敕赐荐福寺”木匾。慈氏为古代梵文“弥勒”的音译,慈氏阁为...
慈氏阁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又称“未来佛”。弥勒菩萨立于2.55米的砖须弥座上,像高7.4米,为北宋时期独木雕刻,非常珍贵哦!
探索正定隆兴寺的慈氏阁,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建筑瑰宝,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令人叹为观止。这座楼阁高两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歇山顶,是典型的“叉柱造”建筑,这种技术在辽、宋、金时期非常流行。慈氏阁的木雕弥勒佛像高达7.4米,传说是一根独木雕成,因其名字中的“慈氏”而得名。这座佛像不仅雕刻精美,还传颂着...
慈氏阁位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前东侧,是一座二层建筑。它建于北宋,外观为单檐歇山顶,青瓦中心,绿琉璃瓦剪边,下层前出...
慈氏阁 刘克庄〔宋朝〕 阁建五季时,丹碧晃层累。 吾行半区中,钜丽莫与比。 想方营综时,霸心极雄侈。 但思穷耳目,宁论韵膏髓。 一朝陵谷变,飞电扫僭垒。 湘波日夜流,不洗争篡耻。 惟存浮屠居,愿力久未毁。 夕阳吊陈迹,危槛聊徒倚。
慈氏阁,其命名源于梵语“弥勒”的意译,是一座专为供奉弥勒菩萨而精心构筑的殿阁。此建筑以两层结构为主体,外观呈现单檐歇山顶的独特设计,中心部位铺以青瓦,边缘则以绿琉璃瓦加以装饰。在建筑的下层,前方的突出部分称为抱厦;上层则设有平座走廓,以供人们漫步欣赏。内部结构方面,梁架运用了减柱造法,使得整体...
这首诗通过描绘慈氏阁的壮丽与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世纷扰的超脱。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的缅怀,对未来的遐想,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写作手法:1.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慈氏阁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 2. 情景交融:诗中描绘了慈氏阁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二者相互交融,增强了诗的艺术...
🏯 正定隆兴寺的慈氏阁与转轮藏阁相对而立,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慈氏阁内供奉着一尊高达7.4米的弥勒菩萨,这是北宋时期的独木雕刻。按照佛教的说法,弥勒菩萨是佛国中正统的弥勒,现在是菩萨,在“候补佛”的乐园——兜率天享受种种乐事。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他将下生人间,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广传佛法,是释...
慈氏阁乐雷发〔宋代〕峥嵘梵阁碍银潢,且对畦衣问马王。落日断云云楚粤,缺钟坏像杂梁唐。英豪已往雄图歇,栋宇犹存古意荒。惆怅石湖题柱在,倚栏无句独凄凉。 完善 乐雷发 宋道州宁远人,字声远。少颖敏,长于诗赋,累举不第。门人姚勉登科,以让第疏上。宝祐元年,理宗亲召试对,特赐及第。后因数议时政不用...
慈氏阁内2米高的须弥座上,弥勒菩萨雕像身躯伟岸,双足开立於两朵青莲上,高7.4米。弥勒是古印度语,意译为慈氏,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合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无人能胜。传说,修建这尊弥勒菩萨时,工匠遍寻不得合适的木材。恰逢一日山洪直泻,神木沿滹沱河顺流直下,漂至正定城外为百姓捞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