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四》是唐代张九龄创作的诗词。《感遇》系列诗张九龄一共做了十二首,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四首。 感遇十二首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 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 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 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 1.感遇:古诗题,...
一诗| 唐·张九龄《感遇·其四》 感遇·其四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
感遇十二首·其四【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标签:生活写鸟唐诗三百首哲理抒怀动植物寓人 译文 注释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百科详情>> ...
《感遇十二首其四》译文及注释感遇十二首·其四 张九龄[唐代]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译文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连池塘都不敢看。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珍贵之木的高处啊...
"感遇十二首·其四"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组诗歌中的一首。以下是诗词中的注释: 1. 孤鸿:孤单的鸿雁,象征孤独的诗人和贵族阶层。 2. 海上来:从海洋的方向飞来。 3. 池潢:池塘。 4. 顾:看,这里表示鸿雁因为害怕而不敢看池塘。 5. 双翠鸟:一双翠鸟,象征着恩爱的夫妻。 6. 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结有...
感遇十二首·其四鉴赏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
感遇四首 其四【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綵云,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
感遇六首(其四),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