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诗当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秋,王叔文遇害之后。理由是:其一,诗题名“感遇”,当是感伤时事,为自己及友人的不幸遭际而发。其二,诗中景象一片肃杀凄凉,饱含沉痛而又晦隐其辞,当时王叔文被害,政局最为险恶,政敌最为肆虐之时,柳宗元心中极为悲愤而又惊惧...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诗的前四句写兰桂而不及人,“谁知林栖者”一句...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
感遇十二首(其一)【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诗人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译文 注释 【译文】 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这样繁茂,这般风韵飘逸,自然,春秋就成了美妙无比的季节。今天,...
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张九龄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作品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之一 《感遇·之一》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诗,出自《全唐诗卷八十三》。诗词原文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诗词注释 【注释】:微月生(一作出)西海。幽阳始代(一作化)升。圆光正(一作恰)东满。
每日一诗|张九龄《感遇》(其一)感遇(其一)【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为人正直,有识人之能,曾格外得唐玄宗器重。然而到了开元末年,唐玄宗开始沉迷享乐,疏贤宠佞,忽略朝政,张九龄这样...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坐相悦:闻风,借用典故...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赏析一】《感遇·其一》是一首佳妙、以象寓意的咏物诗。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