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感知能力突出,有的人理知能力突出。理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往往此消彼长,例如,大量阅读的人往往降低了人脸识别的能力。当然,有的人不是这样,我举个例子,达·... 芝麻 2022-05-09 07:09:31 自我建设 不要设想哪个国家宣扬的会是一部完全真实的国族史,一个国家虽然程度不同,它的“正史”或多或少都会“...
嘿,朋友!为您呈上资源~ 点击[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即可轻松获取! 你对这类资源平时关注多不多,还有其他想要的资源吗?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
自我认知是一件需要深入理解自己终极意义的事情。如何让感知和理智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这需要我们对自我和世界有高度敏感的认知。 感知与理知:此消彼长 🧐有些人感知能力特别强,而有些人则理知能力突出。理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往往此消彼长。例如,大量阅读的人往往人脸识别能力会降低。
陈先生聚焦于感知、理知和自我认知这几个话题,以哲学特有的概念辨析直面问题,透视人类认知的方方面面,融通层层叠叠的联系,述说常人心有所感、口不能言的道理。这项工作的性质和难度往往遭受误解和低估。原因种种,不及待述,若着眼于本文的关切,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许多人对用汉语在概念层面进行反思这种精神...
近几年,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其他一些场合以“有感之知”“两类认知”“感知与理知”“自我认识”等为题做过报告,听过讲演的朋友、出版社的朋友,鼓动我把它们整理成书。入夏之后我开始投入这项工作,遂有了眼前这本小书。 这些相互关联的报告,以今春在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我喜欢无用 方不知 我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企图、试图说服任何一个人。 2023.4.4更新 看完王德峰的《寻觅意义》后,把这本翻出来再看一遍。 最早开始看陈嘉映的这本时,与看项飚的时间有点重叠。 所以对切身感知与“附近”的观…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陈嘉映作品》,作者: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陈嘉映作品陈嘉映 著,理想国 出品 著,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ISBN:9787547741139。★ 哲学家陈嘉映先生新近思考力作。陈老师精研现象学、语言哲学,善于从小词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