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藏识与缘起阿赖耶识在梵语中意为“藏识”(开悟的人称之为“如来藏”)。“藏”有三层含义:能藏、所藏和执藏。能藏指的是这个识能够贮藏万法种子;所藏是指种子在现行时,受七转识熏习,形成新的种子;执藏则是指第七识(末那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形成自我意识。阿赖耶识摄持万法种子,生起万...
佛家所指的心识,粗分为八类,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识就是心,为什么我们一心能有八识? 原来人们通常都是执着于实我实法——把宇宙间的一切视为实体。说到心时,也隐然有一个整体的东西存在。唯识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为八,以破除人们的执着。前五识、即眼、耳...
前六种意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其中,第六识,即意识,主要涉及我们的思想与想法。第七识,末那识,是情绪与感受的源泉。它在我们接触到外界事物时,几乎瞬间产生情绪反应,如爱、恨、取舍等。这些情绪反应在反复体验中,逐渐刻入我们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作为第八识,是业力的根本,是行为和...
答案:阿赖耶识、末那识和意识在佛教唯识学中有不同的功能和含义。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也被认为是最根本的识,它是存储种子的识。种子在这里指的是潜在的习气和潜能,包括前世的业力和未来的可能性。阿赖耶识是持续不断的意识之流的基础,储存并影响着个体的生命历程。末那识是第七识,其主要功能是...
末学是这么理解的,比如我们在分明明暗时,只有眼识显发,意识随行而转,那是因为在末那识的作用下遮隐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使这四识不对明暗二相显发识用。 末那识在管理着六识,与六识的关系是非一非六,非一终六,非六终一。楞严经云: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那么阿赖耶识...
在心理学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都被称为潜在意识。阿赖耶识作为根本识,实际上是生命的主体,能使其他七识以及全身都发挥作用,并孕育出根本的生命之流。一般称之为“魂”或灵魂,所指的皆是阿赖耶识。《无量寿经》中有“魂神精识”之语,“魂神”即魂之意,这是世间用语,而正确的佛教用语是“精识”。所谓精是...
1. 作为潜在的、隐藏的精神实体,阿赖耶识含有潜在和储藏一切经验和品质的功能。2. 阿赖耶识作为执着的识,表明它对储藏的种子(即经验与品质)有着坚固的执着。3. 阿赖耶识作为藏识,意味着它是所有经验、品质的储存所。【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的区别】1. 末那识被认为是自我意识的根源,主要功能是执着...
没想到王朔研究到这一层了人在临终前的意识朦胧释迦牟尼叫它阿赖耶识也就是第八识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把第八识给清晰化在临终前能把持住仅剩那点物质没有人格记忆但有海量信息 4754 1 01:41 App 连轮回都是个梦,何况心灵鸡汤。有些内容可以做参考,但是他不是恒久的,他不是真理。都是妄想,都是执着。 5377 ...
-, 视频播放量 52、弹幕量 0、点赞数 6、投硬币枚数 1、收藏人数 14、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清凉清静寂灭,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体佛法师开示:宽恕是最大的能量,人生只是业力释放的过程,一个人要做到无所得,他才能做到无所求,无所求,才能做到无所住。,舍完了才能定
第七末那识好比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第七识会从阿赖耶识中把过去世藏在里面已经成熟的种子翻出来,在前五识和第六意识中变化成现在世的物质世界境相、心理世界境相。这个过程好比计算机的内存从硬盘中读取出过去存储的影音文件,又输出到显示屏和音箱表现成影像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