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的展示柜中,陈列着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红袍加身的大阿福、笑容可掬的老寿星、活灵活现的小花团。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展现着独特的江南气韵。"您看这些颜色。"成师傅指着一个已完成的作品,"我们惠山泥人最讲究的就是用色,大红、大绿、金黄,样样都要讲究。这可不是随便涂两笔就完事的。
手捏泥人是咸丰皇帝年间发展起来的,多数专家认为它从苏州传入,100多年来经过历代艺人们的辛勤努力、创新和发展,最后取代苏州虎丘泥人而在国内独树一帜,成为惠山泥人中的一朵奇葩。 产地环境 无锡市惠山泥人厂位于无锡市城西惠山古镇中,在惠山周围的稻田中,在地表耕作层1米以下有一层40—100厘米厚的棕黑色的粘土,这...
无锡惠山泥人工作室,坐落于惠山区广石路668号的大运文创园内,尽显诗意与宁静。这个开放包容的空间,不仅承载着惠山泥人的传统制作技艺,更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舞台。在园区主楼1楼,惠山泥人工作室静待每一位来访者,而2楼的活动会展中心则常设各类文化活动,如产品发布展示、书画交流、读书会、游学体验以及茶艺会...
无锡市惠山泥人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80年04月15日,位于锡惠路26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酒类经营;餐饮服务(不产生油烟、异味、废气)(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制造(象牙及其制品除外...
惠山泥人,这款拥有四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如今已跻身中国三大泥塑之列,与天津泥人张、大吴泥塑齐名,并于2006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惠山泥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观众。在众多作品中,大阿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惠山泥阿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阿...
在江南名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惠山泥人,自诞生之日起,便渗透着江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街坊和戏文、雕刻、庙会、香...
惠山泥人,这一无锡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自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更是备受瞩目。其制作原料取自惠山山脚下的独特黑泥,这种泥质柔软细腻,不易干裂,为泥人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惠山泥人形态饱满,如无锡民众深爱的阿福、阿喜,其憨态可掬、胖乎乎的造型,寓意着镇邪赐福的美好愿景。如今,...
制作惠山泥人,需要打稿、揉泥、捏塑、翻模、修整、上色、开相、装銮等,十几道工序之后,泥人才能“活”起来。在周璐看来,捏泥人要磨砺手法,更要锤炼匠心。“做泥人需要手比较纤细,其实我的手并不纤细,我的手是胖胖的10个小木桩,但是我始终相信熟能生巧,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制作,其实我觉得匠人不但是工匠...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作而成的,保存时间很长,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期节目介绍了惠山泥人的几种制作方法,示范了惠山泥人的制作流程。(农广天地 2011年 279期)
惠山泥人的诞生,离不开无锡惠山一带优质的土质。这里的土壤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干而不裂,变而不断,被称之为“磁泥”。惠山泥人正是因其采用了惠山山麓的黑泥制作而得名。早期的惠山泥人,多以大头娃娃、小狗、小猫、小鸡等形象为主,是农民在农闲时为养家糊口而制作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惠山泥人的题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