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修行之路崎岖曲折,但其中的一位大德,名叫惟则禅师,留下的故事更为传奇,他用了整整40年时间来坐禅入定,生活于山林之间,与虎豹共舞,最终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开示,将禅修的要诀传授给一个樵夫,这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值得深入探讨。惟则禅师的修行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惟则禅师的高僧,年轻时受到...
惟则禅师,元代高僧,俗姓谭,号天如,江西省莲花县坪里乡桃岭村人,生卒年约为1280年至1350年(不同资料略有出入)。以下是关于惟则禅师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与弘法 出家与得法:惟则禅师少年时出家,初参禾山和尚受戒,后于天目山参中峰明本和尚得法。 隐遁与弘法:惟则禅师遵循中峰明本禅师的师门传统,不赴名山,隐...
” 惟则早年薙发,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时日在盲修瞎练的过程中渡过, 后来游历天目山,礼拜中峰明本为师之后,才知晓何谓参禅学道,蹉跎岁月的辛酸使得他后来自觉地拣别禅净,乃至倡言“禅净一致”,并且成为临济宗虎丘派之传人。主要成就 惟则禅师的主要着作有《天如和尚语录》、《楞严经会解》、《净土或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慕道者来到翠屏岩,加入惟则禅师的修行行列。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佛法的深邃和禅师的智慧。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禅派的圣地。一坐四十年,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漫长而难以想象的岁月。但对于已证悟无限时间、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来说,这只不过是...
惟则禅师以虎豹为法侣,深山参禅四十载,终证大道 | 文 青衫文斋 宋朝末年,惟则禅师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著有《天如惟则禅师语录》传世。惟则禅师大悟后,南游天台山,隐于西岩瀑布之下。他认为“天地无物也,物我无物也。虽无物也,而未尝无物也。如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死生哉?至人以是...
入定坐忘40年,虎豹护法、开示樵夫,惟则禅师一句话阐释禅修要诀 | 文 青衫文斋 古来高僧大德以身心悟道,追求心灵解脱,在禅修过程中使自己与宇宙大道融合,升华到“入定坐忘”的境界。圣贤曾经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身、心两重束缚,见到自己的本心...
于是南游天台山,隐于瀑布旁 的西岩.唐元和年间,仰慕其道的人日渐增多.弟子可素,就在岩 上修建了房屋,因而渐成法席。佛窟的名称便从惟则禅师开始.如何是那罗延箭?”师曰:“中的也。”忽一日告门人曰:“汝其勉之。”阅二日,跏趺而寂。后三年,塔全身于本山。﹝唐韩乂撰碑,今存国清寺。有...
天如惟则禅师:(禅宗五家)宗乘要义 师(天如惟则禅师)因众请开示五家宗旨升座。 僧问:禅门一派分为五宗,其间还有优劣也无? 师云:五五二十五。 进云:临济宗下徧地是儿孙,毕竟他有何长处? 师云:细鱼咬断鸬鹚脚,白鹭惊飞上树梢。 僧云:涅盘心易晓,差别智难明,五宗异同请师开示。 师云:退身三步。 僧作...
惟则禅师的主要着作有《天如和尚语录》、《楞严经会解》、《净土或问》等。 禅林网
佛窟惟则禅师 摘自:五灯会元 - 宋·普济 天台山佛窟岩惟则禅师者,京兆人也。姓长孙氏。初谒忠禅师,大悟玄旨。乃曰:「天地无物也,物我无物也。虽无物也,而未尝无物也。如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主,吾知之矣。」遂南游天台,隐于瀑布之西岩。元和中慕道者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