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写“友人住在惜字亭东。冬天借宿其家,……友人母亲为人和善,待我等如亲儿,每日烧好热水灯下候着。洗漱泡脚,屋梁上近尺长的老鼠探头缩脑,好像通了人情,并不可厌。几个少年嬉皮笑脸,世间最好的事,是人的相遇,像梅花沾有霜雪,草叶凝结露珠。他母亲做的萝卜干真好吃,二十几年,忘不了那样的情味”,可看出...
别处习惯我不知道。惜字亭下人去世后与下葬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前会做隆重的祭仪,乡俗称“做清明”,要蒸汤粑和剪纸钱。汤粑如团球,以籼米糯米做成,也可以掺入一些面粉。汤粑熟后,涂红染绿。纸钱则用黄绿白各色纸,剪成玲珑宝塔状挂竹竿上,插在坟地或者厝基上。此风至今犹存。 做清明时,直系后人跪地上...
老街口的惜字亭还在,风风雨雨,不改古朴模样。天晴时候,有老人去亭下焚烧字纸,又古典又清闲,砖炉纸灰仿佛透着幽静,飞扬出诗书礼乐的韵致,飘飘然遁入暗黄淡然的遥远心境。 依稀记得当年亭边农户,门庭清幽,草木扶疏,夏天格外青葱翠绿。屋旁开辟有菜...
①老街口的惜字亭还在,风风雨雨,不改古朴模样。天晴时候,有老人去亭下焚烧字纸,又古典又清闲,砖炉纸灰仿佛透着幽静,飞扬出诗书礼乐的韵致,飘飘然遁入暗黄淡然的遥远心境。 ②惜字亭是砖石结构,形如塔,高三丈三尺有余,五方皆为假门,底层有一方辟有拱形空心正门,专供焚烧字纸之用,以育人文风气。二至三层实心...
《惜字亭下》:纸上桃源 胡竹峰全新散文集《惜字亭下》是作者继《中国文章》之后又一力作。手捧《惜字亭下》,仿佛与古人对话,又和今人共谈,里面的文章,或汪洋恣肆,或静水流深,雅俗共赏,直击人心。 全书有两个明显的特质:一是崇尚古风,继承中华传统文脉,接续了中国文章的审美传统和美学精神。二是学古不泥古...
极具神韵——谈谈胡竹峰及其《惜字亭下》何立伟 胡竹峰是安徽人。安徽是有文脉的,出了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方苞《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记》等等,文风影响至今。民国有陈独秀、胡适,更了不得,那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起人、领袖级人物,文章影响了一个时代,我们现在写白话文基本就是从他们和...
惜字,有惜墨如金的意思,这样的短文,犹见“惜”之功夫。惜字的本源该是一种虔诚的尊崇文化心态。文字流于跟风迎合 ,或者无关痛痒,甚或连基本的天地良心都丢失得干干净净,这或许是“惜”风日下的根本原因。《惜字亭下》的文字之美,信息之满,情感之真,思想之深, 难能可贵。该惜乎?时下各类文学作品...
作者:胡竹峰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惜字亭下》全书内容分五辑。第一辑写古物之美,第二辑写乡村风物,第三辑写人间味道,第四辑写山川大地,第五辑写徽戏传承。古物之中有字画、书卷、古环、铜印等;乡村记忆中有水牛、竹林、桃蝶、锦鸡、芍药等;寻味篇有莼菜、豌豆糊、松花饼、萝...
有形的印迹之中既典型又直观可见的当属惜字亭。惜字亭是一类专门用于焚化字纸的建筑,是古时地方官员和文人销毁公文和墨书的地方,也有的被称为“敬字亭”“敬圣亭”“惜字宫”“喜佛塔”等。明清时期,惜字、敬字风俗日盛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书写文字的字纸为“圣迹”,更具灵性,敬惜它们就是积累功德。因此,字纸...
惜字,有惜墨如金的意思,这样的短文,犹见“惜”之功夫。惜字的本源该是一种虔诚的尊崇文化心态。文字流于跟风迎合 ,或者无关痛痒,甚或连基本的天地良心都丢失得干干净净,这或许是“惜”风日下的根本原因。《惜字亭下》的文字之美,信息之满,情感之真,思想之深, 难能可贵。该惜乎?时下各类文学作品,铺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