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堂木 [ jīng táng m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īng táng mù ] (名)旧时官吏审案时用来拍打桌案以显示声威的长方形木块。 大家还在搜 惊堂木的小说柳梦曦 天下八块惊堂木 作者惊堂木的小说 惊堂木我的冷艳总裁母亲最新版本 七块半醒木 民国说书用惊堂木 惊堂木的传说 惊堂木尺寸对照表...
大概意思是,皇帝使用的“惊堂木”叫作“龙胆”,又叫“震山河”,就是说天子一拍,四海皆闻,以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惊堂木”叫作“凤翥”,也叫作“凤霞”,用来显示皇后高贵的身份。丞相使用的“惊堂木”叫作“运筹”,也叫“佐朝纲”,用以显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和责任。武将使用...
皇帝使用的惊堂木称为“镇山河”,以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惊堂木称为“凤霞”;宰相使用的惊堂木称为“佐朝纲”;将军们使用的惊堂木称为“惊虎胆”;知府、知县使用的就叫“惊堂木”。 惊堂木可以说是在古代官方的统一名称,而到了江湖说书人的手里,那些艺人又给惊堂木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醒木”。 ...
惊堂木,亦被称为醒木(醒目、响木)或九方,乃是一块小而坚硬的长方形木块。其尺寸各异,通常长约一寸,宽约半寸。木块边缘经过特殊处理,共有二十条边线与十个平面。置于桌上时,九个平面外露,因而得名“九方”。在连阔如老先生的《江湖丛谈》中,他对醒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评书艺人专门为醒木创作了醒木词...
而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句俗语,道:“天下惊堂木八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说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这句俗语所概括的,就是这天下间有名的八块惊堂木。其实,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开始说起,众所...
文官有一块,叫惊堂;县宫使用的称为“惊堂”或“惊堂木”。武将有一块,叫虎威;将帅使用的为“虎威”,还被称为“惊虎胆”,用以震军威。和尚老道各有一块叫戒规和镇坛;僧道使用的为“振垃”、“戒规”、“醒术”、“驱邪”、“含牌”,用以醒神。药铺里有半块,那叫压方。药铺、医生...
惊堂木,这块长方形硬木,以其独特的形状和象征意义,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正式名称是“气拍”,也叫界方、抚尺,俗称“惊堂木”。这块有角有棱的木头,象征着规矩和秩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惊堂木的象征意义广泛而深远,从君王到黎民,从文人到武将,从僧人到道士,甚至江湖人士,都能...
起到一个威慑犯人的作用。惊堂木,也叫做醒木,是一块长方形的木头,使用者只需要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急速落下就可以了,这个惊堂木的作用非常的简单,就是起到一个威慑犯人的作用,当然有时候也也可以用来发泄,让台下的人迅速安静下来。道家...
1.拿惊堂木的步骤: (1)准备阶段:在审判开始前,审判官会事先将惊堂木准备好,放在官服的左侧腰间。 (2)举木过程:当审判官需要强调某项要点或作出重要判决时,会用左手托住惊堂木的底部,右手捏住木头的上端,然后将其猛然举起。 (3)用力拍击:在举起惊堂木后,审判官会用力将其拍击在桌面或地面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国语·越语》是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国别史,《国语》的第二十卷和第二十一卷,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越国史事。《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可见,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各级衙门在开庭时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