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剧《悲悼》是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话剧为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汀的身上虽然充满了生活带来的苦难,但是向深处挖掘我们也可以看到她那种不肯为命运束缚的巨大勇气,那并不是令人沮丧的“悲悼”,而是追求自由、爱情与信仰的可贵精神。 参考文献: [1]史笑嵩.《...
话剧《悲悼》剧本 话剧《悲悼》 〔美〕尤金 · 奥尼尔 三部曲的布景 除了第二部的一幕外,三部曲所发生的地点是 在新英格兰的一个滨海小市镇的近郊,孟南住宅的 内外。 有一个特设的幕,表现出从街道上望过去的孟 宅的景象。就从街道上,人们在头一幕里走到住宅 的外面,在次一幕里便走进住宅,每部戏里都是如...
巴洛克悲悼剧代表性的场地,首先是当地统治者的宫廷,其次是该宫廷的剧场。二者相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地方性的,因而不具有古希腊圆形露天剧场那种对普世性的宏大要求;此外它们都会在它们有限的地区游荡:“在所有欧洲悲悼剧中,舞台不可以是...
德国悲剧的起源03(悲剧与悲悼剧其二) 3.1 对悲悼剧的低估 指出理论家对于悲悼剧的低估,以及普通民众只关心动作和悬疑; 和古典戏剧相比,悲悼剧动机、场面、人物并不分明;与此相反,巴洛克戏剧当中的动机并不重要,而是不断地变化(身体-时间的绝对外在性,历史性);这反而是因为巴洛克戏剧遵循情节的“整一”(形式-精神...
忧郁是巴洛克戏剧的重要意象,从深层次勾连起历史素材不同的悲悼剧。在《人生如梦》与《被弑的国王》中,忧郁源于失序与虚无,前者指涉或影射直接的政治事件,后者则指向更为普遍的人生感触。人生的虚无在于,个人无法轻易地理解世界,或从世界中得到意义,这与路德宗的信条有关。路德对恩典论的重申将历史与救赎的紧张关系...
三 莎士比亚悲剧:悲悼剧的“后历史” 结论:重审本雅明的文学史方法 一、从《认识批判序言》看“德意志悲悼剧”的定义 《认识批判序言》(Erkenntniskritische Vorrede)(以后简称《序言》)是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序言。由于这篇文章晦涩难懂,学术界通常习惯...
主要参考:瓦尔特•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历史哲学论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Fredric Jameson, Benjamin Files Déborah Danowski & 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 The Ends of the World Claire Colebrook, The Death of the PostHuman Peter Fenves, The Messianic Reduction Massimiliano Tomba, Marx...
4.1 悲剧与悲悼剧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同时悲剧并不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这类普遍情感的反映。 4.2 古希腊悲剧的形而上学 本雅明一方面称赞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的灼见,另一方面认为由于尼采受到叔本华、瓦格纳形而上学的影响,导致他对悲剧精神的理解局限在表象及表象的消解的审美领域,而并未触及到历史哲学。本雅明将...
试析尤金·奥尼尔剧作《悲悼》悲剧根源 摘要:本文试析了尤金・奥尼尔剧作《悲悼》中的孟南 家族的悲剧根源。孟南一家生活在一个清教思想占支配地位 的社会。在这种环境里,人性被压抑,人的各种高尚情感都 被扭曲成一种带有强烈嫉妒和仇恨的占有欲。在占有欲的驱 ...
关于戏剧的角色塑造与艺术再创作——观话剧《悲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