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绅 【朝代】唐 译文对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签:农民组诗忧国忧民人物数字 译文 注释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
写出《悯农》(唐·李绅)原文及其释义。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农民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锄地,汗水滴滴嗒嗒地掉在禾苗下的土地。可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用千辛万苦的劳动换来的。
悯:怜悯。 【译文】 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农民们种下一粒谷子, 待到收获的秋天,就可以收获千万粒的谷子。 即使普天下荒地都变成了良田, 农民还是会饿死。 赏析: 这是李绅《悯农》诗中的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
《悯农(其二)》唐·李绅-带拼音,带译文,多音字已纠正#国学启蒙 #古诗词 #爱上古诗词 #古诗注 - 是多多呀于2021112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1.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作者李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
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农民境遇的同情。 诗的第一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绘了农民辛勤耕种的情景。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经过精心的呵护和劳动,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丰富的粮食。这是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不确定性。 第二句“四海无闲田...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得来的呀?李绅——汉族,今属安徽人,长于江苏,字公垂。唐元和元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
(唐代)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重点佳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古文今译】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
唐 李绅诗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书法 #传统文化 #图文伙伴计划 #古诗词 #创作灵感 - 九月八书法社于2023012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92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