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位于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这里南依三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年间瓜州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这里东去瓜州56公里,西去敦煌64公里;遗址总面积22,500平方米,海拔1,700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悬泉置遗址景色悬泉置遗址位于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敦煌市与安西县行政区域交界处,这里南依三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年间安西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这里东去安西56公里,西去敦煌64公里;遗址总面积22,500平方米,海拔1,700米。现存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
悬泉置遗址的发现,是继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后,又一次轰动世界的文物大发现,使方兴未艾的“敦煌学”再度升温。悬泉置遗址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千年丝路大敦煌,悬泉置遗址喜申遗 2014年,悬泉置遗址申遗,我陪同媒体记者第二次走进了悬泉置。那是5月天,悬...
张俊民:悬泉置在汉魏时期为一驿置机构,位置在甘肃的西北部,是汉代敦煌到长安丝绸之路上规格最高的接待机构之一。丝绸之路主干道是从长安出发,悬泉置是从玉门西南到敦煌中间的一个站点。▲悬泉置遗址发掘前的地貌。▲1990年发掘现场。置本身具有骑置功能外,还在置与置的中间点有一个骑置,置、骑置除有亭的...
根据汉简的记载,悬泉置的全称应是“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说明其行政隶属关系是效谷县下属的一处邮驿机构。当时的编制是“官卒徒御”37人,由悬泉置啬夫总领其事,还有置丞、置佐以为佐贰。主要负责传递朝廷和官府的公文书信以及出征将士的军情急报、接待往来路过的各级官员和中外使者,保障行人的饮食、住宿、...
悬泉置遗址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段的重要驿站遗址。悬泉置在丝绸之路上曾发挥过重要的接待与中转作用。该遗址是在1987年11月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90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抢救性发掘, 后经过三年的田野工作,1992年底遗址发掘完毕。考古发掘总面积4675平方米,包括...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冬):悬泉置是汉帝国统一设立在丝绸之路上的国家驿置机关之一,担负传递信息、接待官员、迎送使者的重大任务,是截至目前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上唯一现存也是最古老的官方邮驿机构。 悬泉置遗址(摄影 吕冬)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与瓜州两市县交界处的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北麓戈壁边缘。据敦煌博物馆...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与瓜州两市县交界处的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北麓戈壁边缘。《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认为,悬泉置是建立在河西要道上的一处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即传置。从简牍道里簿看,这样的置,从长安至敦煌共有80余处,盖以地形和交通距离的远近而设,是一个独立运作的...
根据汉简的记载,悬泉置的全称应是“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说明其行政隶属关系是效谷县下属的一处邮驿机构。当时悬泉置的编制是“官卒徒御”37人,由悬泉置啬夫总领其事,还有置丞、置佐以为佐贰。配备马40匹,传车10-15辆,牛只若干头,牛车3-5辆,主要负责传递朝廷和官府的公文书信以及出征将士的军情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