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此序各本均有同异。
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於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期犹滞於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於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故於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
三教一家,实无二道。天台紫阳真人《悟真篇》诗词歌章,明示金丹之术,以全久视之道。故真人自序云:黄老悲其贪着,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子野《序》亦云:正人行邪法,邪法悉归正者。此皆深得其旨。其用则精、气、神,其名则云金丹。吐露泄尽,世无知音者。况道光禅师及陆真人解注,极为明白,...
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此序各本均有同异。宋...
【炁體源流】|南宗聖典選錄|悟真篇序 挨排四象生真土詩 東方青龍西白虎,南面朱雀北玄武。 四獸猙獰不可當,定計將軍能作主。 兩手擒來合戰時,正見中秋月當午。 殺氣驚天動鬼神,用盡周星震區宇。 須臾戰罷兵器收,産顆明珠號真土。 錬鉛火候 三十文爻七十武,二百六十分明數。
《悟真篇原序》是张伯端祖师关于道家炼金丹的核心密要的一段陈述,只要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则道教金丹文化的框架结构,也就基本成竹在胸了。 《悟真篇》是讲解的一种什么样的丹道呢?很显然是一种“悟真”的金丹大道文化。这一“悟真”的金丹,如果从那些丹诗去理解,一时半会,可能也难以跟大家说个明白,这是...
001:悟真篇序 7202023-09 002:卷一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一斤二八之数 4622023-09 003: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3462023-09 004: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阙一不芳菲 2492023-09 005:阳里阴精质不刚(一作莫把孤阴为有阳),独修一物转羸尪 2582023-09 006:卷二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
《悟真篇》一书有原序和后序,原序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时期的乙卯年(公元1075年),后序写于宋神宗元丰改元戊年(公元1078年)。作者自己在这篇原序中说,他遇师于成都是在熙宁己酉岁(公元1069年),获得真传道《悟真篇》的结集出版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仅仅收录于《悟真篇》的这两篇序言,前后时隔长达3年,这从...
《悟真篇》 【北宋】 张伯端 著 自序(白话文) 人身难得,光阴美景却又易变,然而人生却又不能预测长短,由此人又怎能逃脱因果之报、莫漓之灾?人如果不能及早省悟自身,那就只有逐日撞钟,以候终生,若在由生转死之际,一念有差,至使堕落于三恶道,则时空中难有重新再世之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本性有念,存无限中,...
《悟真篇》后序根据人性是恶死悦生的道理,提出了“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的炼金丹原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道家采用了特定的方法,根据人心的贪欲这个特征,去逐渐引导、诱导人心的降伏的。也就是《吕祖百字碑》所讲的“降心为不为”的意思。这个道理就是金丹之要的华池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