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
以小见大:从个人“恨别”延伸至家国离乱,个体命运与时代悲剧浑然一体。 此诗不仅是杜甫个人血泪的倾注,更是盛唐转衰的历史见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与精炼的语言艺术,使其成为唐代律诗的典范之作。
杜甫在《恨别》一诗中表达家国情怀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他通过时空的对比和跨越,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国家的动荡不安紧密相连。首联中的“洛城一别四千里”和“胡骑长驱五六年”既写出了诗人个人的经历,也暗示了国家长期的战乱。其次,杜甫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颔联“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中...
后代对《恨别》一诗的评价甚高。许多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情感。他们称赞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恨别》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洛城一...
恨别杜甫原文及翻译 《恨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离别诗。原文如下: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持节云中,何处望神州? 山川草木几时改, 习池园林始爱晴。 译文如下: 怀旧之情,空吟卓王赋, 离乡别井,我身如同烂柯之人...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交代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颔联两句描述诗人因战乱而流落蜀中的情况。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
每日一诗|杜甫《恨别》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成都。诗中抒写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了...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注]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宵:夜晚。 (1)诗歌第一句从___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___角度写战争之久。 (2)诗歌...
杜甫《恨别》赏析及翻译1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解】 ①洛城:洛阳。 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④“闻道”两句:司徒,指李光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