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镇,简称“辽镇”。总兵初驻广宁,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佩征虏前将军印。辖区东起鸭绿江,西南至山海关,全长九百七十余公里,全镇官兵九万四千六百九十三名(明隆庆年间)。首任总兵官为刘贞(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设立),末代总兵官为吴三桂(明崇祯十七年降清)。洪武年间辽东镇由沈王(驻沈阳),韩王(...
镇守昌平总兵官一人,旧设副总兵,又有提督武臣。嘉靖三十八年,裁副总兵,以提督改为镇守总兵,驻昌平城,听总督节制。分守参将三人,(曰居庸关参将,曰黄花镇参将,曰横岭口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坐营官三人,守备十人,提调官一人。 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
总兵官在明清时期通常指镇守边区的统兵官,其地位较高,权力较大。 总兵则是一个更为具体的武职官名,虽然也负责镇守地方,但在地位和权力上可能因时代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职责范围: 总兵官主要负责管辖本镇的军务,包括训练军队、维护治安等。 总兵除了基本的军事职责外,还可能涉及民政事务和地方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成为该任期内12位湖广镇筸总兵官,驻札镇筸凤凰城29年间。任期最长6年时间,统辖疆域最为辽阔的内外九协营汛,边疆平静民族团结军民和谐。湖广镇筸总兵官任内有13任/计12人。其中五年任以上者3人他们是:【第二任湖广镇筸总兵官杨凯】江苏义徽人,武进士,雍正九年任(计5年任)。【...
这个时期的“总兵官”,通常由各军都督府都督或者副手、或者由公侯出任统帅。他们本身的地位及官阶就很高,都在正二品以上,例如“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是正一品官阶。也即这个时期的“总兵官”,是其字面本义,就是总领军队的武官,而且是临时性的职务,没有定员、编制,只是个名号。例如万历二十五年,为了加强北方...
在清朝的绿营军制中,每个省的绿营士兵和马匹都由提督负责管理,下设有镇、协、营、汛等级。而在这些等级中,最高的军事长官被称为总兵,担任正二品官阶。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83位总兵官,其中70位负责陆路防卫。一般而言,平均而言每个省份被分配3至4个镇,这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军事分区或警备区。清朝的绿营...
回顾历史,明朝初年,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朱元璋在北方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即所谓的"九边"。这九个重镇分别是:辽东、甘肃、宁夏、蓟州、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山西太原和固原陕西。它们就像是一串珍珠,串联起了明朝北方的边防线,每个重镇都由一位总兵官统领,负责防御外敌入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看似完美的...
总兵官是明代最高级别的武官,在九边戍守中,总兵官的作用尤为关键。我们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及对唐山境内...
到了清朝中期,总兵这个官职有了品级,受提督的领导,品级是正二品。很多人拿这个时候的总兵与现代的边防来比,说相当于军分区司令的级别。不管怎么说,总兵要负责的事务,确实非常细致。战时要领兵作战,保卫边疆安宁。没有战事时,要带兵操练,驻守边防。清朝时候,为了稳定疆土,要在全国设置83个总兵的职位,其中...
也就是说明朝初期总兵不是常设的武官官职,而是临时根据战争需要设置的官职,虽然没有品级,但是这个职务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担任,一般都是公、侯、伯、都督的人兼任,想想看就知道,能被封为公、侯、伯又或者担任都督的人不是战功赫赫,就是背景不一般。明初至明中叶,文武并重,总兵官颇有权势。明初也就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