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答: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蔽”字。考查知识点:修辞手法思路分析与延伸: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物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两句诗有深刻的寓意:“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登金陵凤凰台》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B D A A A 答案:B D A A A 第四套反馈 收藏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中“浮云蔽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 A. 借代 B. 夸张 C. 象征 D. 对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反馈 收藏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修辞手法 蒋老师 03-14 00:15 略培教育该句使用了比喻手法,通过“浮云”喻奸佞臣子、“日”喻君主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无法真正发挥才能和报效国家,令人感到沉痛和忧愁。从整体结构来看,这首诗以描绘凤凰台的历史变迁为蓝本,通过对凤凰台上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时代...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修辞手法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重点突破1.《登金陵凤凰台》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因何而“愁”2.《八声甘州》上阕是千古登临名句,情景交融,试加以赏析。3.辛弃疾词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喜事用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亦是如此。请概括词中运用的典故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
2.指出下列两句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2.解析: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绿”“红”分别是叶和花的颜色,用的是特征...
象征的修辞.暗点“蔽”字. 分析总结。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果一 题目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 答案 象征的修辞.暗点“蔽”字.相关推荐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 (1)(2分)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2)(4分)比喻(暗喻)(1分)。“浮云”喻奸邪小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