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珊去世时,巴金才68岁,两人相伴28年,但巴金却怀念了萧珊整整33年。为了悼念亡妻,晚年的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相继创作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巴金对婚姻的态度,也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冰心就曾评价巴金:“他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
《怀念萧珊》是巴金先生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五日,也就是萧珊去世后六周年的这一天写的一篇怀念爱妻萧珊的回忆散文。在此文中,巴金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墨,记录了萧珊和他在文革期间一同受难,互相扶持,最后萧珊因为长期遭受病痛折磨而离去的经历,同时,巴金先生还回忆了两人相识相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温暖,...
1 怀念萧珊 巴金 ①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②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两次在桂林像朋友似的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
她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般,希望巴金能够引领她走出黑暗,得到人生方向的指点。 而巴金这边呢,由于他比萧珊整整大了13岁,所以在给萧珊的回信中,巴金便称呼萧珊为“我的小友”。巴金此时还仅仅把她当成是一个孩子,是他千千万万个读者中的一员。 巴金虽然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但因其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中,所以家...
这种情爱可以说就在身边,而作家巴金也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可以这么说,他天天守候在爱人的身边,没想到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当爱人萧珊住进医院,也就是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萧珊就突然离去了,在走之前萧珊曾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说这话的时候,萧珊满眼泪水地望着巴金。哪里会想到?在...
在《怀念萧珊》的最后,巴金先生又写了萧珊和他相识相爱的过程。萧珊是巴金的学生,因为羡慕巴金的人品和才学,和巴金在八年爱情长跑后终成连理。那时正是抗战的艰难岁月,结婚时没有一桌酒席,连一个简单的婚礼也没有,婚后二人曾寓居在重庆七八平方米的小屋,曾一起从广东逃难到广西,再从广西逃难到...
文章巧妙地融合了叙事与抒情,将萧珊的人生故事与巴金的情感波动交织在一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巴金的喜怒哀乐。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使《怀念萧珊》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作品。而《怀念萧珊》的小处见大,它以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展示了文化大革命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巴金的《怀念萧珊》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开篇,指出其爱情故事以萧珊的离世作为结局。文章中,巴金以稀疏平常的语言讲述与萧珊琐碎生活的点滴,而这些日常之中却充满巨大的悲哀。核心并非一种全然消极的爱情悲剧,而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和对时代塑造人生的深刻反思。巴金通过散文展现了他对萧珊的情感,他以克制的...
是巴金生前感人至深的心灵倾诉,他曾经的悲伤、痛苦、深挚的爱,都流淌在这含泪滴血的文字中。《怀念萧珊》写得朴实无华,真切感人。巴金笔下忍辱负重、忘我献身的萧珊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读者心里。 在《怀念萧珊》里,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对不离不弃、相互搀扶共度难关的人生伴侣。 其实又何止是文革。在巴金和...
巴金的《怀念萧珊》读后感 看了巴金的《怀念萧珊》。 在这里,我没有看到爱情,只是看见了感情。一种愧疚的、纠结的、生死相依的老人的感情。 当一个人已经溶入了你的生活,成为了你人生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思想的一部分、记忆的一部分、骨肉的'一部分的时候,当她死了,你,也就死了。 原来的你,死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