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指掌疏》说:心存佛国,即是念佛;心持咒印,即是念法;事善知识,即是念僧。不以自修为累;不以度生为扰,无所畏惧。因此说,众生修行,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心存佛国、心持咒印、事善知识,即是念佛、念法、念僧,当下即为其土众生,这个“土”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这个“...
念僧,乃是忆念贤圣僧的清净德行。僧宝,是住持佛法、利益众生的三宝之一。他们以清净之心修行佛法,为众生作福田。我们念僧,便是以清净之心慕敬僧众,一心系念僧的功德,从而激发我们内心的希求解脱之心。 阿弥陀佛,这念佛、念法、念僧三念,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修行的基石。愿施主能勤加修行,早日成就佛道,普...
念佛、念法、念僧是《阿弥陀经》中提到的修行方法。当听到西方净土的种种音声,如八功德水、百鸟偕鸣、虚空乐器的音声,都能激发我们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种心态有事相上的理解,也有理体上的理解。事相上,通过这些音声,我们应忆念佛的功德,如佛的大医王般治疗众生,忆念法的功德,如佛...
首页 文档 视频 音频 文集 续费VIP 客户端 登录 百度文库 期刊文献 图书 什么是念僧?什么是念僧? 什么是念僧? 答:僧为人天福田,当念其功德,平日依止学习。僧是代佛宣化,念僧就是念佛。©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皆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不可念,不可思维。所以者何,无念无思维是为僧随念。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无性为性,方便力故,觉一切皆无自性,其中无有想,亦復无无想。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学僧随念,谓一切法无性性中,僧尚不可得,况有僧随念。《大般若经》卷四百六十六选 ...
我们如何才能脱离生死轮回呢?答案是念佛、念法、念僧。具体来说,就是念阿弥陀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念诸大菩萨名号。首先,念佛。不停地念佛,让修行的心持续不断。一旦间断,生死习气会自动发起,带来嗔恨、烦恼、贪著、斗乱和危害。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转念佛法,念佛能灭罪增福。其次...
念私,就是自私,时时刻刻都要为自己打算;你想叫他忘人,他忘不了;你想叫他无我,他也放不了。 所以这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我们除非没有时间,有时间就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好,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好,或者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好。念法,念〈大悲咒〉、〈楞严咒〉,这都是...
念僧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六念之一。念持僧之功德而不忘也。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僧是用生命迈向解脱的行人,或已然踏在了古仙人道迹中。继续轮回还是趋向解脱,这需要个体生命的选择。以法摄僧,借由法来明确僧的真实内涵,了知世尊座下的圣弟子僧都是践行五蕴非我、非我所、不相在的行人,以正信非家而出家学道,明确心住非家而展现戒德。具有如此的念僧,即于见僧相之时而明确僧义;以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