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应用与小程序在2018年可以说是同时起步,它们都以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就能即点即用,兼顾原生应用的性能和HTML5页面的便捷为卖点。只不过小程序是基于HTML5,快应用则是Javascript的React Native框架,所以在技术层面,后者其实更胜一筹。在uni-app等跨平台应用开发工具流行前,将App转换为小程序需要开发者将前端代码...
按照常理,小程序和快应用的用户规模相当,腾讯与手机厂商联盟的体量也接近,但结果却是快应用一败涂地,显然不太正常。要知道,硬核联盟与快应用联盟背后的运营方都是北京玩咖欢聚,快应用联盟怎么就没能复刻当年硬核联盟碾压第三方安卓渠道的过往呢? 历史上的十八里诸侯讨伐董卓是如何虎头蛇尾的,如今的快应用联盟其实也是...
在uni-app等跨平台应用开发工具流行前,将App转换为小程序需要开发者将前端代码转换为符合小程序开发框架(如**小程序的WXML),快应用完全不用。这也是小米、OPPO、vivo、华为等九家手机厂商在2018年3月发布“快应用标准”之后,快应用的数量膨胀地比小程序快得多的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快应用的这般天胡开局并不能阻...
无桌面图标:快应用不会在手机桌面上创建图标,避免了桌面混乱,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列表或其他入口进入快应用。 不过,快应用依然无法“媲美”小程序,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 用户粘性不高。快应用拥有国内十大手机厂商的支持,旗下近10亿部手机的用户均有可能成为快应用的用户,但是快应用被使用的机会并没有微信那么高,快应...
影响手机运行。所以,小程序、快应用这类无需用户下载安装、即点即用、用完即走的轻型应用,成为企业和...
而相比之下,在微信主界面下滑,就能快速搜索新的小程序,并找到你使用过的小程序,这样一对比,真是云泥之别。 三是监管不到位 打开快应用市场,常用的应用并没有太多,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应用倒是一大堆,而这些不知名小应用,就正是弹窗广告,流氓界面的罪魁祸首。没有常用应用还能给它时间慢慢开发,但是一旦只要出现过...
快应用和小程序其实都算是一个系列的。功能差不多,性能差不多,连理念都差不多,快应用是依附在安卓手机上,而小程序是依附在微信上的,快应用是国内十大手机厂家推出的,快应用无需装配,即点即用,快应用采用的技术跟微信小程序类似,都是基于前端栈技术开发和原生渲染。由于快应用采取统一的开发...
小程序只是对手,而不是快应用诞生的唯一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九家厂商加上随后宣布支持“快应用”标准的一加,目前兼容该标准的十家厂商已经堪称是国产手机最核心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快应用标准的建立,这已经演变为国产 Android 手机厂商与微信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快应用的诞生并不是单纯为了狙击微信,因为...
而小程序和快应用的出现,或许能改变这个流量困境。每一次应用形态的变革,都会产生流量红利。尤其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波流量红利必须要牢牢把握。一、打破壁垒的场景流量生态——小程序 1. 小程序的流量生态优势 小程序是在2017年年初被腾讯提出来的,在上线初期,小程序产品的生态单一,用户量不多,当时不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