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一句深刻的佛教禅语,它直接传达了一种超越言语与心念束缚的禅修境界。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概述: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字面意思为“言语的路已断,心念的行处已灭”。在佛教经典中,这句话强调了语言文字在表达终极真理时的局限性,并指出真正的...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意思是强调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对于某些超越性真理的难以言喻和捉摸。 出处与背景: 这句话源自佛教经典《楞严经》,字面含义深刻而微妙。 字面含义: “言语道断”意味着有些真理或高深境界是语言所无法完全表达的,一旦尝试用言语去描绘,便可能失去了其最本质的意义。 “心行处灭”则是...
综上所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句话是禅宗思想中对于真理与言语、思维之间关系的深刻阐述。它强调了真理的超越性和不可言说性,鼓励人们超越言语和思维的局限,通过直觉和内心的体悟来认识真理和生活的本质。
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远离了能、所分别,没有能缘和所缘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是证道开悟的状态。见道位,不论是解脱道的见道位还是菩萨道的见道位,或者说禅宗的开悟,都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当下,见到空性,见到这个真。 一般的情况下是所缘先消失,然后能缘也断。比如念佛,念到能所双亡,一般都是佛号...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出自释月涧的《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六十五),拼音:yán yǔ dào duàn , xīn xíng chù miè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诸法实相、真如空性是语言和思想所不能到达的,因为真如实相,它是绝对而不是相对的境界。 我们平时语言要描绘或思想要思维的情况下都是有对境,是有能语言和所语言、能思维和所思维,都是在相对的分别。 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远离了能、所分别,没有能缘和所缘的状态,这种情...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一个佛教术语,用来形容一种超越言语和思维理解的境界。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无法用言语或思维来表达或理解的真理。这句话告诉我们,当试图用语言或思维去探索某种超越常理的真理时,语言和思维本身反而成了障碍。因为这种真理或体验是无形无相、不可思议的。
道断:修行真如之道就被语言掩盖而断绝了;心行处灭:用心思揣摩、用头脑思维之时,真如妙理就被六意识湮灭。这句话是说佛教真如妙理,不能用“言语”讲,也不能用心思去揣测。如果用语言讲的时候,这个真如妙理立即就被语言淹没了。如果用心思揣摩的时候,真如妙理也就被心思湮灭。所以佛教禅宗讲”不立文字,...
谛深大师开示: 什么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为罪孽众生因诽谤佛法故,断章取义之未悟之说,若有人未得开悟以是说者宣示于大众,即为重罪。 善知识,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