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缩写词"PM",常常代表"心脏起搏器"(PaceMaker),中文拼音为"xin zang qǐ bó qì",其在医学领域的流行度为22。PM作为Medical缩写词,主要应用于生理学相关领域。心脏起搏器是英文"pacemaker"的缩写,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失常,比如当心脏无法自主维持稳定心跳时。例如,"She was fitted with a...
PM(心脏起搏器) 植入手术是一个精细的微创介入操作,虽非复杂的大手术,但涉及的手术细节和技巧非常多。如何保证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是前提。 《普通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提到,正在使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囊袋血肿发生率会增加,继而增加感...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PM)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将人工心脏起搏器埋入锁骨下皮肤内,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最安全有效的手段,其手术切口小(仅3cm左右),愈合快,只需局部麻醉,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心脏起搏器植入...
微创医疗心脏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PM)、除颤器(ICD)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革新,兼容MRI的CIED需求日益彰显。大部分起搏器和除颤器都需要电极导线来连接脉冲发生器和心脏,实现电信号的传递和心脏的起搏或除颤治疗。2023年,中国植入式心脏起搏电极导线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
近日,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人群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与发病前的PM2.5浓度升高相关。 研究人员采集了18131例OHCA事件数据,并与相应时期的日空气污染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其中492例...
PM2.5的浓度每增加10 μg/m3,暴露后0-2天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事件的累积风险增加(RR 1.022[1.002-1.043;p=0.034]),并在随后3天(即暴露后3-5天,RR 0.976[0.955–0.998;p=0.029]),其风险明显降低,这表明PM2.5与院外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存在短期关联。
关键的NCOA4蛋白被确定为介导PM2.5诱导心肌铁死亡的核心角色。当研究团队通过敲低NCOA4的表达,观察到PM2.5诱导的铁代谢失衡和铁死亡现象得以减轻,进一步证明了其重要性。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PM2.5对心脏健康的潜在危害,更为理解环境污染如何影响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见解,提示未来在防治CVD方面的研究方向。
根据《环境国际》杂志的一项研究,高温天气和空气污染是心脏健康的双重威胁。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范围内20万多例心梗患者的数据,发现高温天气下的空气污染显著增加了心梗的死亡风险。在高温天气中,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细颗粒物)浓度,心脏病死亡风险就增加了4%。另一项发表在《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也证实...
PM2.5对人体的危害1.引发心脏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PM2.5颗粒极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PM2.5浓度越高,灰霾天气越多,发病率就越高,抵抗力下降。雾霾天气,空气含氧量低,会使心脏跳动加速,使人胸闷、气短。尤其是对老年人危害更大。2.引发肺部硬化、肺癌等。它们中有50%会沉积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对人体健康...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表明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并到达心血管系统中的敏感部位,因此纳米颗粒可能会增加中风甚至心脏病的风险。一些颗粒直接从特定的来源释放出来,而其他颗粒在大气中形成复杂的化学反应。一些颗粒,如灰尘,污垢,烟灰或烟雾,大到足以用肉眼看到。其他的很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检测。直径小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