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士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若众粉丝能...
一、心相与命运的内在联系 《心相篇》开篇即言:“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心相与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陈抟老祖认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其外在相貌和行为的根本所在,通过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和行为,我们可以洞察其善恶之性和祸福吉凶。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
作者:陈抟 内容简介: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推崇道家承负思想,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
《心相篇》是五代宋初道家隐士陈抟创作的作品。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会归一流,...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
陈抟老祖《心相篇》..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
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句子蕴含深意,十分有哲理,了解之后才知晓出自陈抟老祖的《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曾有人评价曾国藩的《冰鉴》过犹不及。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
以不负乎相也。有人相吕新吾。指面上部位多贵。先生云。所忧不在此也。汝相予一心。要包藏得天下理。相予两肩。要担得天下事。相予两脚。要踏得万事定。不然。予方有愧于面也。此则直以心为相。不任术。而任理者也。余尝慨世之离心以求相者。相云吉。则深以为喜。生冀幸心。相云凶。则抑郁无聊。
“心相篇”是唐末至宋初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所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说话不公道,或者在钱财上不公平,占人便宜,这样的人将来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