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非替代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特殊的心理运算规则,心理账户在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价格感知;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消费预算的研究。
答案: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资金划分时,会根据账户的性质将资金进行划分。不同账户内的资金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们倾向于对不同账户内的资金采取不同的决策策略。在金融决策中,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会对账户内的资金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导致非理性的行为。例如,人们可能在高风险账户中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在低风险账...
价格感知中,消费者通过不同心理账户感知价格差异,绝对值优惠与相对值优惠在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将资金分配到安全、风险和期望值不同的账户,体现心理账户在金融投资中的应用。行为生命周期理论将消费决策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联系起来,强调心理账户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消费预算研究揭示...
心理账户理论的应用范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股票、债券、储蓄、退休等不同类型的投资。具体来说,在实际投资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如何利用心理账户理论进行投资。 ###切割心理账户 在投资决策之初,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未来的现金流需求,划分自己的心理账户。例如,将手中的现金账户分为生活账户、备用账户和投资账...
Richard Thaler首先将心理账户应用于消费决策,他指出,人们在评估成本时并非理性计算,而是通过心理账户进行情感化的处理。Kahneman和Tversky则深化了这一理论,他们在分析任务决策时强调了心理账户的分类、估价和预算功能,这与传统经济学的运算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Salter教授进一步发展了理论,强调心理账户对...
揭秘经济管理中的行为异象心理账户理论的应用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管理学的深入发展,行为异象和心理账户理论逐渐成为理解和预测经济行为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深入探索这两个理论在经济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启示。我们将对行为异象理论进行概述,揭示人类决策过程中非理性的、偏离标准经济理论的行为模式。接着,我们将详细讨...
本文梳理了心理账户理论的基本特征,包括非替代性、享乐主 义编辑和灵活性。介绍了心理账户在金钱感知,价值效用和支付分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心理账户 的研究对科学决策的积极意义,指出了心理账户在普遍性、认知机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账户;享乐主义编辑;有限理性模型;损失厌恶;锚定效应;...
在理财方面,心理账户的作用尤为显著。当人们将资金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他们更可能避免随意挪用这些特定的资金,因为这些账户在心理上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将心理账户与决策联系起来时,其潜在的风险也随之显现。在非理性的决策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做出偏离初衷或不完全理智的选择,这可能导致...
心理账户, 顾名思义, 它体现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的思想。 心理账户的研究也是在行为经济学这一研究大背景下形成的。心理账户: 缘起、 理论及应用何 丽 江亚丹 王晓钧摘 要: 心理账户深刻地体现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 是在行为经济学的大背景下开始研究的。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 尤其是经济...
因而使得决策过程呈现出种种非理性特征。可见,心理账户对于理财,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帮手,因为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事先把这些钱归入了不同的账户,他一般就不会产生挪用的念头。可是如果把心理账户和决策联系起来,恐怕谁都会清楚它的危害,因为非理性状态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是有失偏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