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声学模型”。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听觉系统中存在一个听觉域值电平,低于这个电平的声音信号就听不到,因此就可以把这部分信号去掉。 心理声学模型中的另一个概念是听觉掩蔽特性,意思是听觉域值电平是自适应的,即听觉域值电平会随听到的不同频率的声音而发生变化。 例如,同时有两种频率的声音存在,...
心理声学模型在音频编码、语音识别、噪声控制和音乐心理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1. 响度感知:响度是声音强度的心理感知。虽然声音强度以物理量的分贝(dB)来衡量,但人类对响度的感知并不是线性的。斯蒂文斯定律描述了响度感知与声压级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对数曲线表示。 2. 音高感知:音高是声音频率的心理感知。音高感...
心理声学模型是一种基于人类听觉系统特性的模型,它模拟了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过程。在音频编码中,心理声学模型被用来分析音频信号,确定在哪些部分可以节省比特数而不会引起人耳可察觉的音质损失。这是通过利用人耳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声音的敏感度不同来实现的。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阈值,即最...
心理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音频质量评估更加客观、准确。 心理声学模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听觉特性建模和心理感知建模。听觉特性建模主要研究人耳对音频信号的感知特性,包括音频信号频谱、响度、韵律等方面。心理感知建模则研究人们对音频信号的主观感知,包括音频质量、清晰度、舒适度等方面。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建模,心理...
本文将探讨声景感知和方向辨别的心理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声景感知是指人类对环境中声音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声音来判断周围的环境和事件,例如辨别出车辆的行驶方向、判断人声的位置等。声景感知的建立涉及到多个心理声学过程,包括声音的定位、分离、识别和理解等。
模型的基本概念心理声学模型:描述人类听觉系统的数学模型特点:能够模拟人类听觉系统的特性,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应用:用于扬声器异常声检测、语音识别、音乐合成等领域基本概念:包括听觉阈值、听觉掩蔽、听觉疲劳等心理声学模型在声音质量评估中的作用心理声学模型可以模拟人类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知和评价心理声学模型可以预测听众...
一、l3psy.c简单介绍只要做过心理声学模型的,对l3psy.c这个文件应该不陌生,该文件由voidL3_psycho_initialise(void)voidL3_psycho_analize(intchannel,short*buffer,shortsavebuf[1344],floatsnr
4、/9/21,10,实验表明,音高与频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 测出的音高频率曲线如图所示,音频掩蔽,2012/9/21,11,掩蔽效应 一种频率的声音阻碍听觉系统感受另一种频率的声音的现象 前者称为掩蔽声音(masking tone),后者称为被掩蔽声音(masked tone) 分成频域掩蔽和时域掩蔽。心理声学的基础 【例】 安静房间里的普通谈话...
DAY5.1心理声学模型及音频压缩 Part I-音频掩蔽音频掩蔽 2012/9/21 2 音频信号种类亚音信号,次音信号(subsonic) 频率小于20Hz的信号音频(Audio)信号频率范围为20Hz~20kHz的信号音乐、话音、风声、雨声、鸟叫声、机器声…话音(speech)信号频率范围为300~3000Hz的信号音频掩蔽 2012/9/21 3 超音频信号,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