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末,有一位台湾学者发表了《郑思肖与<铁函心史>关系的推测》,又有一位台湾学者随即发表《心史的著者问题》,两文作者所见明清题咏《心史》者,就均只是顾氏而已。1980年代,后者又发表《心史作者考辨》一文,关于明遗民题咏《心史》者未作任何增补。又如,1980年代,大陆有一本书名略有不通的《文心雕同》...
郑思肖诗文俱佳,绘画也是一绝。他最擅长画的是兰花,不过奇怪的是他画中的兰花都没有根部,而且颜色也以墨本色为主,也就是所谓“无根墨兰”。这些画是暗示汉家天下已无寸土,自己虽品行高洁,却早已是无根漂泊之人。他后半生穷困潦倒,但确从未起过入仕蒙元之心,他将自己的所作的诗文编纂成集,定名为《心史...
郑思肖于南宋亡国之后,写就《心史》,以铁盒封函,书外封纸曰:“大宋世界无穷无极,《大宋铁函经》,德佑九年佛生日封此书,出日一切皆吉。”内书曰:“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他封好藏有《心史》的铁函后,将其深埋在苏州承天寺院内井中。经过近三百五十年岁...
古井挖出了署名为郑思肖所著的奇书《心史》,有人说这是一部伪书 话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吴中地区大旱,城里居民望雨如甘霖,为喝上一口水,大家买水、争水,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之事。时间推至仲冬,老天爷仍是滴雨不下,民众度日愈发艰辛。其中的承天寺僧众为取水解渴,合力同心,共同动手浚疏寺内一口...
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南宋遗民郑思肖怀着山河破碎的苦楚,将之前自己所撰的《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久久书》《杂文》《大义略叙》等文,合编为《心史》,又将其封存在一个铁函中,深深地沉入苏州承天寺的一口古井里。在当时,几乎没人注意这个叫郑思肖的落魄文人,更没有人知道,在井底深藏着忠肝义胆的...
誓自今始,心无他思,目无他视,尽力死行我父所行之涂,虽生死祸福来,悉不敢避!一念动於中,天地鬼神昭监在前,或敢荐违家法,我父终不瞑目於空冥间,郑思肖盍深思之?今耻事虚文,此为绝笔之誓!辛巳阳月初八日,所南郑思肖亿翁书。 西汉绝十八年,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发五世孙光武兴汉,其派实不出於武昭宣元成哀...
南宋遗民郑思肖在《铁函心史》中写道:“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农民)九儒.十丐。”张元、李孝悌在《简明中国历史》一书中写道:“元代还依职业将人民划分成各种的‘户计’,并依此规定人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户之中,必须有一人执行国家指定的工作。户计之中,民户、军户、...
郑思肖就因为这事儿讨厌他,甚至拒绝了他的拜访。我觉得在宋末元初的时候,像郑思肖这种坚决隐居不仕的人,真的是很有骨气的。他拒绝见赵孟頫也是合情合理的。最后再说个小细节。《心史·中兴集二卷》里有一段话:“爱竹歌并序:吴中承天寺立雪轩修竹一林,极可爱。昔承平盛时,每游其间,屡咏绝句,刻题竹上。世变...
若剮、若斬、若碓、若鋸等事,數嘗熟思冥想,至苦至痛,庸試此心,卒不能以毫髮紊我一定不易之天!孰知心之所以為心者,萬萬乎生死、禍福亦莫能及之!蓋實無所變,實無所壞,本然至善,純正虛瑩之天也。以是敢誓曰心史。且天地萬花,悉自此心出,縱大於天地,亦不能違乎此心。既秉誓不變,決當有成,必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