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汪华成了徽州的神 人称汪公大帝或汪公菩萨 天下汪氏是一个汪氏宗亲服务平台 是研究天下汪氏渊源 弘扬家族文化的服务机构 传递信息 促进联谊 全国十佳宗亲文化服务号
汪华在唐武德四年(621年)归顺大唐,被封为越国公。他的七子汪爽的后代景瑞公在唐永泰二年(725年)迁居黟县赤山镇,后来成为黟祁汪氏的始祖。经过七代传承,至雅公时,汪氏家族迁至祁门井亭(今县城),其后代宗明又迁至黟黄陂,成为黄陂汪姓的始祖。从此,碧山村因汪氏家族的生息繁衍而逐渐成为徽州的名村望族。碧山村历...
潜口镇,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有两处紧邻的景点,都与汪氏家族息息相关。金紫祠,作为徽州望族汪氏的宗祠,不仅供奉着汪华——初唐时期封神的英雄,也是徽州人心中的神圣之地。虽然我们到达时已经关门,但仅从文字材料中也能感受到这座“徽州第一祠”的非凡之处。它的纵深长达197米,形制堪比王侯,拥有不该有的奢华,...
在新安这个相对偏僻而宁静的地方,汪文和的后裔们得以安心生活、繁衍生息。他们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新安郡的一大望族,甚至被誉为“十姓九家汪”。不仅如此,他们还形成了有名的陇西汪氏支派,进一步推动了汪姓的发展。随着徽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徽州逐渐成为了汪姓人口向全国各地迁移的源头。这种辐射式的迁移不仅...
自明代中期以来,祠堂便与民居、牌坊一同被誉为“徽州三绝”。 汪氏宗祠由女性建筑师设计,体现宗族对家族女性贡献的特别认可与铭记。◇ 汪氏祠堂的建筑细节 在古代社会,祠堂往往是男子的专属空间,女子则被严禁入内。然而,在徽州的宏村,却有一座特殊的宗祠,其总建筑师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
《一生痴绝处》有相关介绍, 徽州宗祠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建筑工艺,更承载了深厚的家族观念和文化传统。这些宗祠多采用气势恢宏的建筑风格,如汪氏宗祠和倪氏宗祠,其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结构复杂,通常由门前大院、朝门、天池、正堂和寝堂等多部分组成。特别是那些雕刻精美的石鼓、抱鼓石和梁枋间...
徽州,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雕刻艺术闻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徽州三绝之一的“砖雕”,特别是绩溪县瀛洲镇汪氏住宅的砖雕艺术。 大门上的砖雕门罩 🏛️ 汪氏住宅的大门装饰着精美的砖雕门罩,主题是《荣归故里》。这个图案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在外地取得成就后荣耀归乡。汪氏家族可能有人...
祠堂的后面还配有汪华公庙,这是为了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的。现存建筑包括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的部分建筑,其他建筑遗址尚存。这座祠堂不仅是古徽州汪氏宗族的象征,也是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每一次参观,都能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
到碧山村,主要是为了新晋省保“汪氏支祠”。在村口就打听汪氏支祠在哪里。碧山是黟县汪姓聚族而居的三大村落之一,也是目前得知黟县最早的汪姓氏族。《徽州大姓》中,汪林祥先生撰文载:越国公汪华有九子,黄陂汪氏是其七子爽之后。据说李白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汪伦原是黟县碧山(黄陂)人。 汪...
“越国世家”的匾额记录了徽州汪氏最早的源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在当地人心中一直有着极高地位。汪华是隋朝遗臣,因看不惯隋末残暴统治而归顺唐朝,他为官清廉仁慈,文韬武略,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如今宗祠寝殿后还有一座汪华公庙,就是专门为纪念他而建。碑亭下的石碑为万历朝次辅许国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