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
译文:品德高尚之人,做了许多善事也不会想让大家知道,他会很谦虚地让人看不出来,不执着于表现德性,方为有德之人。 而品德低下之人就不同了,一旦做了点善事,就到处宣扬,恐怕别人不知道,一心执着于要表现出德性的样子,所以是“无德”,“无”是指他还没有做善事之始的状态,也就是说,下德之人虽然做了善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具有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美质,安然于众人所厌弃的低洼之处,所以说它的行为是很接近道的准则。安...
【翻译】:少说话,合乎自在本相。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 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的人,道便悦纳他;认同德的人,德便欢迎他;认同失丧的人,失丧便拥抱他。信心不足,才有不信。
德道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易解】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
以下是德道经的全文及译文,以及对其含义的解析和思考。 德道经: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
《德道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①,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②。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③,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传世版: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 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