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行出众的人,成为君子;有才无德人,只能是小人。有德无才,不过是庸人,有才无德却可能是坏人。中国文化的传统,历来重德。孔子曾经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鲜明地宣示了德行的重要性。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在品评人物的时候,首先也是要看道德品质的。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出自资治通鉴 答案 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相关推荐 1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译文:品德胜过才华,是君子;才华胜过品德,是小人。 感悟:《周易》有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行,是一个人最牢固的根基,最可贵的修养。德才双全为圣人,德高于才为君子,才高于德为小人。再高的才华,没有德行为本,就如空中楼阁,登高也必跌重。相反,以德为首,德才兼备的人,方可承载万物,行稳致远。人生一世,唯...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周纪》)【原文·语境】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资治通鉴·周纪》节选【释义·点评】......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 20 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
语出《资治通鉴》 司马光。原句: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白话译文:所以道德才能完全尽对的圣人,才能与德行都没有对他愚蠢的人,德胜才能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谓之小人。
《资治通鉴》上亦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换言之,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
《资治通鉴》的智慧: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译文: 品德胜过才华,是君子;才华胜过品德,是小人。 感悟: 《周易》有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行,是一个人最牢固的根基,最...
语出司马光《资治通鉴》 。道德胜过才干,就是君子;才干 胜过道德,就是小人。指道德是第一位 的,才干是第二位的。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